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獸醫師、保育員聯手開講 帶民眾深入認識蛇類的世界

發布日期:
記者: 陳麗妤/綜合報導。
點閱率:210
金門植物園日前辦理兩場講座,邀請獸醫師陳亭以及保育員劉芯慈到場分享金門蛇類救傷以及認識蛇類的世界等議題。(林務所提供)

金門植物園日前辦理兩場講座,邀請獸醫師陳亭以及保育員劉芯慈到場分享金門蛇類救傷以及認識蛇類的世界等議題。(林務所提供)

金門植物園日前辦理兩場講座,邀請獸醫師陳亭以及保育員劉芯慈到場分享金門蛇類救傷以及認識蛇類的世界等議題。(林務所提供)

金門植物園日前辦理兩場講座,邀請獸醫師陳亭以及保育員劉芯慈到場分享金門蛇類救傷以及認識蛇類的世界等議題。(林務所提供)

金門植物園《金森.金事》友善環境系列講座,日前辦理「蛇蛇保育,蛇我其誰-金門蛇類救傷經驗談」以及「蛇麼都知道!蛇類迷思破除」講座,邀請金門縣野生動物救援暨保育協會獸醫師陳亭以及保育員劉芯慈到場分享金門蛇類救傷以及認識蛇類的世界等議題,透過其專業的解析以及經驗分享、案例說明,讓民眾深入了解與直擊金門野生動物救傷第一線。
首先,在「蛇蛇保育,蛇我其誰-金門蛇類救傷經驗談」講座中,獸醫師陳亭介紹野生動物獸醫師的救援流程,包含檢傷、救傷、野放訓練,並帶領民眾認識動物福利以及人道處置的必要性。會中也以「Time is trauma時間即是創傷」說明對野生動物進行人道處置時,除了考量身體狀況是否有辦法回復健康外,也需要考慮在治療、復原的過程中,是否會造成野生動物的緊迫進而導致死亡。同時,更要思考野放後,個體能否在自然環境中生存。對於野生動物而言,人道處置並非傷害,而是一種脫離痛苦的治療手段。
獸醫師陳亭也於講座中提及,金門的人類活動範圍與蛇類棲地很接近,因此很容易遇見蛇類。目前,金門的蛇類傷亡有很大一部份是人為因素,例如纏網、路殺與人為攻擊等。藉由活動也希望邀請民眾一同反思,當生活空間與野生動物發生衝突時,可以採取什麼行動,取得人類活動與自然之間的最佳平衡。
而在「蛇麼都知道!蛇類迷思破除」講座中,保育員劉芯慈則帶領民眾從身體構造的角度認識蛇類的世界,並一一破除網路媒體與坊間流傳的蛇類迷思,提供正確面對蛇類的知識與應對方式。
劉芯慈也提醒民眾,網路媒體會為了提高點閱率而利用聳動標題敘述人蛇間的衝突,誤導民眾認為蛇類會恣意攻擊人類並對蛇類產生負面情緒,希望學員應對網路文章及謠言保持理性求證的態度。
此外,劉芯慈也針對金門七種原生蛇類進行詳細介紹,她以幽默詼諧的口吻,帶領民眾了解這些金門在地爬蟲居民的外型特徵、棲息地、食性以及目前面臨的生存困境。主要希望透過分享原生蛇類的資訊,提升金門蛇類保育的能見度。
金門植物園指出,此次兩場次講座共吸引32位民眾與會,學員在講座後紛紛表示,這次的講題內容非常特別且有趣,也讓他們對金門的野生動物救傷與原生蛇知識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希望以後還能有相關的主題講座。
金門植物園也說明,今年《金森.金事》友善環境系列講座持續推出有趣、多樣、豐富的主題內容,歡迎民眾參與,相關課程詳情及報名將於林務所網站及金門植物園臉書粉絲專頁中公告。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