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校舍規劃校園友善方案 無障礙空間需結合關懷教育精神

縣府召開「學校無障礙設施配置研商會議」,邀集相關單位,就無障礙電梯、廁所等校園設施的規劃配置進行跨局處討論。(薛子軒攝)

縣長陳福海視察校園的無障礙設施配置情形。(縣府提供)
為全面檢視金門校園無障礙設施配置情形、提升教育空間的實用性與友善環境,金門縣政府近日召開「學校無障礙設施配置研商會議」,邀集城鄉發展處、教育處、社會處、主計處等相關單位,就無障礙電梯、廁所等校園設施的規劃配置進行跨局處討論。會中針對教學現場需求、預算投入及實務可行性進行多方意見交換,期望建立更具彈性並符合實際需求的無障礙設施規劃原則,真正照顧到學生的學習與生活權益。
縣長陳福海在會議中指出,推動無障礙設施是縣府責無旁貸的工作,但設施的規劃應該從學校實際使用需求出發,以期能更貼近校園現場,回應真正的需求。他強調,如果校內已有完善動線和相關設備,應透過調整與整合來提升使用效益,避免資源重複浪費。他進一步表示,教育投資必須有策略、有選擇,縣府會積極協助學校把資源精準投入,鼓勵提出有彈性、有創意的規劃方案,讓每一筆經費都用在刀口上,同時真正照顧到學生與使用者的感受。
目前全縣因多處校舍年久老舊,各鄉鎮都有學校啟動新校舍的規劃與設計作業,此次會議透過多年國小新建校舍案進行個案討論,聚焦於未來如何在新建工程初期即納入無障礙設施的需求與完整規劃。各相關單位共同檢視現有空間使用與設施設計現況,盤點在過去推動無障礙設施時所面臨的共通困境,包括維護成本高、資源配置清潔人力不足,以及使用頻率偏低等問題;並呼籲各校在規劃新校舍時,應回歸「以實際使用需求為核心」的設計思維,確保無障礙設施在功能性與效益上能發揮最大價值,避免資源閒置或重複投資,讓校園空間真正成為友善且實用的教育場域,真正發揮其教育與生活支援功能。
縣長陳福海指出,與其等到工程完工後才發現不足再行補強,應當在一開始規劃就整合各方意見、充分釐清需求。他認為,在滾動式調整中把事情一次做好,這樣才能有效減少後續變更與浪費。設計單位與學校間的溝通機制應提前建立與啟動,相關設備的功能定位與後續管理責任應在前期即釐清,這樣才能有效減少事後的變更需求與預算浪費,確保每一分資源都精準地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無障礙設施不僅關乎身心障礙學生的就學權益,更是落實公平教育與友善社會的基本基礎。縣府團隊表示將持續強化設計單位與學校端的溝通機制,逐步建立系統性規劃與長期管理的標準流程。最後,陳縣長強調,打造一個真正友善的校園,需要的不只是設備,而是讓設施真正發揮它應有的價值與功能,同時注重同學之間彼此關懷與互助的能力,落實軟性教育精神,讓友善不只是硬體建置,更是養成生活日常的一部分。
縣府表示將與各校充分討論,視實際需求給予必要的規劃與資源協助,避免設施淪為形式主義,而是一步一腳印地在可行的條件下逐步推進。未來將透過跨局處整合持續優化校園整體環境,讓每位學生都能在更安全、更溫暖、更受照顧的環境中安心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