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專欄》【舊聞新知】含蓄又堅強 祝福每位父親佳節快樂

左、民國82年8月8日金門日報:由當年婦女會理事長頒獎;右上、民國77年8月8日金門日報:由當年各鄉鎮長頒獎給模範父親;右下、民國80年8月9日金門日報:當天時任縣長陳水在先生親自頒發獎牌給模範父親。(本報資料照片)
八月八日,是屬於父親的節日。父親節不僅是表達敬意的日子,更是一次重新凝視男性在家庭與社會中角色的契機。在金門,父親的身影從早年戰地島嶼的沉穩撐持,到今日親職參與的溫柔陪伴,時代雖變,父愛始終不變。每年金門縣政府及各鄉鎮公所舉辦慶祝活動與模範父親表揚典禮,讓社會共同看見這份低調卻堅定的愛。本報回顧過去歷史,帶領讀者了解早期金門的父親節慶祝方式。
●民國77年8月8日的《金門日報》報導,金門各鄉鎮分別舉行父親節慶祝大會,各鄉鎮設宴款待模範父親,氣氛輕鬆愉快共話家常。
●民國80年8月9日的《金門日報》報導,金門各鄉鎮分別舉行父親節慶祝大會,當天在迎賓館隆重舉行,縣長親自致贈獎牌,表達對父親的感恩。
●民國82年8月8日的《金門日報》報導,金門各鄉鎮分別舉行父親節慶祝大會,共同舉辦金婚表揚大會,由縣政府婦女會理事長頒獎金婚夫婦。
八月父親節,是向全天下父親表達敬意的重要時刻,也是一個反思、關照父職價值與男性育兒角色的節日。在金門,父親的角色從來不只是家庭經濟支柱,更是孩子成長歷程中穩定的陪伴者與人生的第一位榜樣。為了回應時代變遷與家庭結構改變,金門縣政府以「家庭友善政策」為核心,持續強化父職參與及支持系統,讓家庭在愛與責任中更有力量。
近年,在縣長陳福海帶領下,金門推動多項父職友善政策與活動設計,不僅讓傳統「嚴父」角色轉變為親職夥伴,也提升了社會對父愛表現形式的多元理解。透過教育、社會、衛生等局處合作,從親職知能培力、家庭支持服務,到公共育兒空間建置,全方位打造父母共同參與教養的制度基礎。
核心精神在於「支持每一位家庭成員的育兒責任」,強調跨局處協作,不讓任何一位父親在家庭照顧角色中孤軍奮戰。無論是模範父親表揚、親職教育講座、家庭資源連結,甚至是社區支持網絡的擴建,都在縣府「父職共養」政策框架下逐步落實。
在金門,這份對父職價值的尊重,也反映於政策與社區文化的實踐中。金門縣政府多年來致力推動友善家庭政策,讓父親的付出不再只是無聲的犧牲,而是被看見、被支持、被肯定的家庭力量。以下幾項措施與活動正是具體展現:
每年八月初,縣府與各鄉鎮公所辦理父親節表揚典禮,公開肯定家庭中的男性典範。今年8月2日,縣府於金湖飯店舉辦表揚活動,由縣長陳福海主持,頒獎15位模範父親與15位新好爸爸,並邀請家庭成員共襄盛舉,感人畫面歷歷在目。
縣府持續辦理親職講座、家庭支持課程與育兒知能活動,鼓勵父親參與早期教養,同時透過公共托嬰中心、親子館與家庭服務資源,減輕家務與育兒壓力。而扎根零歲教育、2歲幼幼班、打造好的校園教學環境等政策,則是縣府攜手父母親一起培育優質的下一代,同時也減輕父母的育兒壓力。
今年父親節當晚(8月8日),圓韵愛樂協會將在文化局演藝廳舉辦「第十一屆父親節感恩音樂會」,以古詩新韻為主題,由兒童合唱團與成人合唱團共同演出,展現世代情感傳承,為節日增添藝術人文色彩。
此外,每年由縣府主辦的父親節表揚活動,也讓平凡中的偉大被看見。各鄉鎮公所與社福單位同步響應,舉辦親子活動與溫馨表揚,傳遞社會對父職價值的感恩與尊重。
金門縣政府期盼透過家庭友善政策與父職參與倡導,讓每一位父親在孩子成長的每一步路上,都有制度與社會的支持與肯定。在性別角色轉變與育兒挑戰日益加劇的現代社會中,這不僅是對父親的深情回應,更是對家庭關係與世代共育最穩固的投資與承諾。
在這個父親節,讓我們不只是說一句「爸爸辛苦了」,更送上一套具體可行、永續發展的父職支持體系。謝謝每一位在家庭中默默付出的父親,因為有你,世界更穩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