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烈中洪宇峰破解「七線共點」奪全國科展數學科第三

發布日期:
記者: 許加泰/烈嶼報導。
點閱率:83
烈嶼國中九年級學生洪宇峰,奪得全國科展數學科第三名。(烈嶼國中提供)

烈嶼國中九年級學生洪宇峰,奪得全國科展數學科第三名。(烈嶼國中提供)

烈嶼國中九年級學生洪宇峰參加中華民國第65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以《殊途同歸—不可思議的七線共點》作品,奪得全國科展數學科第三名,洪宇峰優異的表現,不僅為金門、烈中爭光,也證明了離島學子在數理研究領域同樣擁有耀眼的實力與潛力。
烈嶼國中指出,九年級學生洪宇峰,歷經三年耕耘,憑藉作品《殊途同歸—不可思議的七線共點》,在第65屆全國中小學科學展覽會中,榮獲國中組數學科第三名,為偏鄉離島學校寫下科學探究的新篇章。這項作品聚焦於三角形中一個深具幾何意義的特殊點—奈格爾點(Nagel Point),探究七條直線如何在這一點「殊途同歸」。洪宇峰成功證明了三條周長平分線、內心與重心的連線以及三條Dussau作圖線會共點於奈格爾點,同時也發現三條Dussau作圖線分別與三內角平分線平行,可視為內心在位似變換下的幾何映射。進一步構造出三條與三角形中線平行的作圖線,並經分析亦共點於奈格爾點,這是一個重要的發現,也拓展了奈格爾點的性質。
烈嶼國中指出,從選題方向的摸索到論證架構的完成,洪宇峰的科展歷程並非一蹴可幾,而是歷經反覆推敲與不斷精進。他自七年級起便投入科展研究,在指導老師的悉心陪伴與引導下,逐年培養出紮實的推理與探究能力。八年級時,參與烈嶼地區水質調查與淨水研究,憑藉嚴謹的研究方法獲得評審青睞,榮獲全縣國中組地球科學科第一名;進入九年級,更以數學科作品首度晉級全國賽,並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勇奪全國第三名佳績。這段三年的歷程,不僅是科展競賽的經驗累積,更是他在科學探究道路上的層層淬鍊與一次次突破。
洪宇峰說,每一年的參賽,都是一次重新面對自己與研究問題的對話。七線共點這個題目,乍看只是幾何作圖,但當他開始從不同的角度去推導、證明,才發現每一條線背後都有它要說的話。他想找到它們為何會相遇,為什麼這些看似無關的線,最後都走到了奈格爾點,這是他最想解開的數學之謎。對於能獲得佳績,他感到相當意外與感激,從縣賽到全國,一路走來不容易,沒想過自己能在全國科展中獲得數學科第三名。感謝指導老師的陪伴與協助,以及在比賽途中協助他的帶隊老師,這份成果屬於大家。
指導老師黃國綸回想這段與學生共同鑽研的時光,深有感觸地說:研究過程並非一帆風順。也曾陷入證明瓶頸,感到灰心。但這些挫折正是學習的養分。他鼓勵宇峰不要放棄,而是重新審視問題,並給他提供不同的思考工具。最終,透過結合純幾何與解析幾何的方法,成功突破難關。黃國綸也坦言,能在資源有限的環境中見證學生以純幾何方法完成這樣高水準的研究,是一種深刻的教育成就感。
烈嶼國中指出,本屆全國科展競爭激烈,各縣市菁英雲集,尤其在數學科的作品中,更不乏具備程式模擬、統計推估等應用導向的題目,而洪宇峰的作品則以其嚴謹的純幾何證明脫穎而出。靈活運用西瓦定理的正逆定理、內心與旁切圓切點的幾何關係及解析幾何等多種方法進行驗證,加深了對奈格爾點作為幾何交會核心的理解。他的作品讓評審委員印象深刻,稱讚其展現了紮實的幾何基礎及結合理論推導與圖形輔助說明,脈絡清晰、作品的內容完整。
烈嶼國中校長黃文華感謝盡心指導的師長們秉持著不屈不撓的毅力帶領孩子們學習,協助學生獲得亮眼成績。黃文華表示,身處離島資源不如都會,但學生們對知識的渴望絲毫不減。我們一直相信,只要給學生一個舞台,他們可以讓世界看見。宇峰同學的努力與表現,正是最好的例子。他用一步一腳印的方式來證明,偏鄉不是侷限,而是一個起點,一個讓孩子們練習堅持、培養深度?展現自信的所在。同時,更感謝指導老師黃國綸的支持,還有學校所有長久以來支持科展的老師們,協助學生在科學探究上所有展能與表現。
黃文華指出,《殊途同歸》的研究最終不只是證明了某些幾何線段的共點,更象徵著學術追求的精神~不同的嘗試與方法,最終可以走向同一個理解的終點。對於一位離島學生而言,這一份榮耀背後,是學生一筆一畫寫下的研究紀錄,也是老師一次次陪伴實驗、指導論證的汗水,這不只是數學上的共點,更是學習之路的寫照:從偏鄉出發、通往全國舞台,證明自己,照亮他人。
黃文華校長表示,學生洪宇峰的故事,也正激勵著更多烈嶼國中的學弟妹們。這所位於海島上的學校,正以一點一滴的努力,在全國教育舞台上寫下屬於金門的科學篇章,從課堂啟蒙到實驗室實作,孩子們的創意與求知慾,充分展現出金門在科學教育推動上的堅持與實力,象徵著教育政策與學生學習成果連結環環相扣。期許每個孩子都能因為教育,在金門這片教育沃土中綻放光芒。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