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花生、播玉米 榜林據點讓長者開心耕作不言老

榜林社區花生收成。(社區提供)

榜林社區花生收成。(社區提供)
榜林社區在113年迎來全新的活動中心落成啟用,即著手規劃114年的多元長照與健康促進計畫,鎖定每天上午6至9時時段,結合長者關懷據點與巷弄長照站功能,推動延緩失能與健康促進服務,為社區發展注入更多元的面向。
「我們今年開始種出漂亮花生,會一步一步慢慢來。」榜林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同時也是榜林村長楊龍傳說:社區初期即嘗試以農耕作為共學起點,冬令種蔬菜與甜玉米,今年第一批金門花生收成42斤,分成10份,參與活動的長者每人獲得4斤帶回家與家人分享。
7月24日,社區接續播種114年秋作花生;同時,夏秋作水果玉米也在8月1日下田,預計100至120天後採收。若一切順利,11月底第二批花生將迎來收成,屆時,社區將以花生製作紅龜粿、鹹粿,甚至包粽子,再由志工送至長者家中探視關懷。
楊龍傳笑說,這次花生成長整齊,開墾後的田地逐漸鬆軟,雜草、垃圾、玻璃與石頭都已清理乾淨,成為名副其實的良田,預計產量將明顯增加;部分收成將留作種子,明年春作再利用,其餘繼續分享給社區長者。
在楊龍傳帶領下,榜林社區逐步邁入穩定運作,長者關懷據點日益活躍,婦女成長課程、親子共學活動持續推展,實踐「共融共好」的核心理念。
「我們不希望長輩只是被動地待在家裡,而是每天早上主動走出家門,到活動中心與朋友話家常、參與課程,活出另一種晚年生活的可能性;我們希望年輕人在外打拚時,能安心工作,因為家中的長輩有人陪伴、有人關心。」楊龍傳表示,他將自身的農耕專長引入社區開心農場,邀請長者共同種植當令蔬果,為生活增添重心,也讓農作成為兼具運動與成就感的活動。
展望未來,楊龍傳希望活動中心能逐步發展為「日間學習型」空間,宛如樂齡大學或個人成長中心,讓長者持續學習、婦女自我成長、兒少在課餘中接觸多元內容,推動從「被照顧者」轉變為主動參與、樂在其中的「生活實踐者」。
榜林社區的第一批花生,是土地回饋的收成,更是社區居民共同努力的見證。金黃飽滿的花生粒粒出自社區長者的用心栽培,象徵著社區凝聚力與永續發展的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