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年度國史館獎揭曉 文化局9本出版品獲獎創佳績
114年度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獎勵出版文獻書刊甫公佈得獎名單,金門縣文化局出版的《金門村史6書》獲優等,《烈火餘燼:戰地政務歲月》、《金門采風3:研討會論文集》、《僑匯對金門之影響》3本則獲佳作。
114年度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獎勵出版文獻書刊得獎名單日前公布,金門縣文化局共有9本出版書籍分獲優等獎、佳作獎。尤其是6冊《金門村史》獲得地方志書優等獎,這是連續第6年金門村史獲得優等獎,顯示在村史出版上金門領先全國其他縣市,已有品牌化、優質化的「金字招牌」雙重保證。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已定於10月舉行頒獎典禮,公開表揚。
文化局表示,除了《金門村史》共6冊獲地方志書優等獎外,林馬騰《烈火餘燼:戰地政務歲月》、林麗寬\楊易淳\楊天厚《金門采風3:研討會論文集》、陳成基《僑匯對金門之影響》獲得佳作獎。得獎原因都和文獻收集完整有關,歷史文獻收集不易,有的要用田野調查,費時費力,都是扎實的基礎,評審因此給予高度肯定。
文化局出版的《金門村史》套書第一套,105年榮獲文化部政府出版品金鼎獎,一出版即引領各縣巿對地方文史的重視,另外,連續參加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年度獎勵出版文獻書刊」,106、107、108年都榮獲政府推廣性書刊或地方志書的佳作獎,109、110、111、112、113、114年均獲優等獎,總計9年出版54冊金門村史,有48本獲獎,這一套書出版可以說成果豐碩,這都要歸功於陳福海縣長九年前的提議,才促成村史的誕生。
114年度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獎勵出版文獻書刊得獎名單(地方志書)金門縣文化局的金門村史6冊獲得優等獎,包括:薛素蓮\薛素瓊--金門第一僑鄉《珠山》村史、陳國增--塔后村史:赤山風雲再起、蔡流冰\林本源\李金輝--蔡厝民享、戴德愿\戴克銘\王宏男--小西門村史-古礐今觀、王振漢--官道‧古橋‧鹽埕《中蘭村史》、林怡種--史前之村-蚵殼墩村史等。
金門村史套書從104年策劃出版,就一鳴驚人,之所以可以常獲獎,套用文化部105年給予出版品金鼎獎的評語:「金門村史套書,執筆作者對地方文史皆深有素養,考據詳實,文筆流暢,編排風格簡樸,展現金門的地方風貌,書內文字敘述,亦輔以文獻資料佐證,照片選用合宜,能發揮說明作用,此長期計畫之初步作品,是一套常寫史的成功起步之作。」就可以看出評審對這套書的書寫品質持續給予高評價,所以才能連續6年都獲得優等獎。
文化局長陳榮昌指出,金門縣文化局過去連續7年獲獎的比例都高居全國之冠,今年有9本書獲獎,無論獲獎本數及品質,每年都高居全國縣市文化局之首,這是我們足以引以為傲的,代表金門文化在出版這一塊的成績有目共睹。陳榮昌強調,出版主要以傳播文化和知識為目的,金門有豐厚的文史及文學底蘊,透過政府單位獎勵出版及計畫性出版,可以收事半功倍之效,加上有計畫行銷,對文化金門可發揮承先啟後的重任;文化局出版的每種刊物都聘請學者專家把關,並重視美學編排設計,在質量上都獲得適當控管,所以才能獲得多數評審青睞;他感謝作者、評審委員及文化局同仁共同努力,才能在圖書出版方面每年都有豐碩成果,未來將持續精進,期待再獲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