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大舉辦第十屆儒學營 探索《詩經》之美

發布日期:
記者: 許加泰/綜合報導。
點閱率:127
財團法人福智文教基金會在金門大學舉辦「2025第十屆儒學營」,各界來賓和學員參與開幕式。
(福智文教基金會提供)

財團法人福智文教基金會在金門大學舉辦「2025第十屆儒學營」,各界來賓和學員參與開幕式。 (福智文教基金會提供)

致力深耕心靈提升與經典文化傳承的財團法人福智文教基金會,昨日在金門大學舉辦「2025第十屆儒學營」,以「千古風行思無邪-探尋《詩經》之旅」為主題,由專家學者帶領大家走入詩經,透過詩歌朗誦,感受詩經魅力。活動並特別安排「詩禮樂晚會」,讓觀眾一起來感受古韻新意。
開幕儀式於昨日下午1時假金門大學楊肅斌演講廳舉行,金門縣政府參議陳祥麟、縣府教育處長黃雅芬、文化局長陳榮昌、行政院金馬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吳增允、胡璉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陳龍安、金門大學副校長高瑞新、清大金門教育中心總監李金振、金門縣文化園區管理所所長盧根陣、金寧鄉民代表李俊龍等地方各界來賓到場參與活動,受到福智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郭基瑞、團隊、志工們的歡迎。來自各地愛好儒學的社會賢達及金門本地的學員,齊聚一堂,共同探討經典的內涵並將實踐經驗提出分享。
福智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郭基瑞指出,福智文教基金會每年舉辦儒學營,期望透過探尋孔孟等聖賢的智慧,將中華文化浩然正氣的美德薰養於心、揚善於世,開創當代社會和諧幸福之道。郭基瑞說,去年在金門大學舉辦「第9屆儒學營」,以儒家《中庸》的智慧內涵為主題,規劃專題講座、生命經驗分享、及經典生活體驗等豐富的課程。今年繼續在金門大學舉辦「第10屆儒學營」,郭基瑞感謝金門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及胡璉文化藝術基金會的協辦,也感謝各界來賓的參與。郭基瑞表示,今年以《詩經》為主題,《詩經》承載著的不僅是情思歌詠,更是一個民族的文化精神與心靈世界。《詩經》是中國倫理的歌詠集,肩負著承傳禮樂文化、構建精神家園的偉大使命。蘊涵倫理的觀念、生活思維、生命體悟及聖賢情懷,由最懇摯和婉的心歌詠而出。希望引領大眾細讀經典,重建仁誠的精神世界!思無邪則立其誠,至誠則天理至,能為天下人帶來最高的和樂與價值!
郭基瑞執行長表示,基金會長期舉辦「儒學營」、「儒家經典與生活論壇」、「尊親獎」等,認為「經典」是傳續世代聖賢的智慧與道德,並落實於生活中,達到完善自他的美德。
郭基瑞特別感動金門在地群賢和眾多義工的參與,透由課程層層推進,在哲理的鋪陳和人世的盡心交叉並進,是一次儒學推展的難得盛宴。基金會期望藉由闡揚儒家文化美德醒覺人心,帶動世人好樂經典的風潮,於生活中實踐經典鍛鍊仁德、孝慈及誠敬的心,促進社會的祥和美好。
「2025第十屆儒學營」一連三天的課程和活動,首日下午的專題講座課程,國立嘉義大學中文系教授蔡忠道(思無邪一詩經總說;風雅頌,穿越古今的歌詠)、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老師施秝湘(心悅詩樂「悅讀」讀書聲音之美一吟誦)、台北市天籟吟社社員陳文識「現身說法」德禮雅正、詩俗化美,學詩問津錄。引言人:胡璉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陳龍安。
晚間活動並安排一場「詩禮樂晚會」,邀請旅居加拿大指揮家王子承老師,以小提琴、二胡演出,同時也邀請金門兒童合唱團、金門合唱團、思無邪漢音吟誦團精彩同台演出,讓觀眾感受古韻新意,撥動美妙心弦。
今(16)日上午的課程安排有詩樂聆賞、專題講座: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東亞系教授張崑將(興觀群怨、天地有愛)、「現身說法」詩禮傳家重在孝,分享人黃寶慶(高雄市華山國小體育班教師)、許清閔(二胡演奏街頭藝人、社區大學二胡指導老師)。主持人:薛榕婷(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漢語應用研究所助理教授)。下午的課程,「古樂今曲」詩樂藝術創作(分組活動)。「詩禮樂LIVE」詩樂藝術創作成果展。「營隊後續」幸福的投資。「小組時間」歡喜心集。「心靈對話」如切如磋QA。「心得你我他」幸福祈願。最後一天活動,安排文化采風,巡禮金門植物園、山后民俗文化村、金門文化園區、邱母節孝坊、模範街、金門鎮總兵署、陳氏家廟、浯江書院,透由在地人文風采的介紹,感受處處體現儒學精神的金門生活,也為三天活動畫下句點。
主辦單位指出,2018年,基金會正式成立儒學發展中心,將經典教育推向社會各階層。從學童到成年人,從學校到家庭,處處皆可聽聞讀經聲,殷切期盼有朝一日經典成為全民運動。2019年為廣大的社會大眾成立儒學研討班,從《論語》開始,並積極研發上課教案,以及培訓研討班護持幹部。尤其,為深耕家庭倫理和弘揚傳統文化,基金會舉辦尊親獎孝子推薦及選拔,並與內政部全國孝行獎合作,表揚孝行楷模,同時與福智文化公司持續合作出版孝子故事書。基金會於2022年推出「儒家經典與生活」論壇,邀請專家學者以及各界愛好儒學的社會賢達齊聚一堂,共同探討經典的內涵並將實踐經驗提出分享,期盼「經典生活化,生活經典化」能夠早日實現。
主辦單位強調,「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聖人不出,萬古如長夜,雖然大環境明顯趨向物質享受,然而心靈提升才是人類升沉的樞紐。聖賢的思想與經典的內涵才是文明延續的命脈,如何耕耘優良傳統文化?如何為社會保留一口元氣?學弘儒家倫理道德,實是當務之急,刻不容緩。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