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志明、石明輝、周成弟獲頒總統感謝狀 基層公道伯/嬤受肯定 隱形守護者促進地方和諧

本縣調解委員許志明、石明輝(右2)及周成弟(左1)榮獲內政部頒發「113年資深調解年資30年以上總統感謝狀」,縣長陳福海接見表揚。(薛子軒攝)
本縣調解委員許志明、石明輝及周成弟榮獲內政部頒發「113年資深調解年資30年以上總統感謝狀」,縣長陳福海18日下午於縣長室特別接見並致贈程儀與紀念品,以表達對三位委員多年奉獻的崇高敬意。
原訂8月13日舉行的縣長接見行程,因颱風影響順延至18日舉行。但由於機票難求,金城鎮調解委員會許志明主席已提前赴台,未能親臨現場;縣長陳福海於昨日接見石明輝與周成弟委員,並轉達對三位委員的由衷肯定。
本縣金城鎮調解委員會許志明主席、石明輝及周成弟委員(周成弟委員任期至114年7月31日)。今年三人共同獲中央表揚,並將於8月20日赴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接受公開致敬。陳縣長表達肯定指出,能夠同時獲此殊榮,不僅是三位委員個人多年努力的最佳肯定,更是全縣的光榮。
縣長陳福海表示,調解委員在基層社會長期扮演「公道伯」的角色,無私奉獻、耐心調處,是維護地方安定的重要力量。調解工作往往必須在「情、理、法」之間取得平衡,對肇責較重的一方,更需以智慧與耐性予以引導,實屬不易。他特別讚許三位委員在歷年調解中所展現的專業與胸襟。
值得一提的是,調解委員屬無給職,但三位獲獎委員在漫長歲月中持續投入,不計代價為鄉親排解爭端,展現出高度的使命感與責任心。陳縣長肯定表示,雖然不是每件案子都能圓滿解決,但每位委員都以最大的善意與同理心努力,這樣的精神令人深受感動。
陳縣長進一步指出,調解制度的存在,讓許多原本可能走上司法途徑的糾紛,能在基層獲得妥善化解,不僅節省了訴訟資源,也減輕了民眾的時間與經濟負擔。他認為,調解委員是縣政運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是社會和諧的「隱形守護者」。他強調,正因有調解委員默默付出,許多家庭才得以化解糾紛、重拾平靜,這樣的力量值得我們全體縣民共同感謝與敬佩。
會談過程中,石明輝與周成弟兩位委員也向縣長表達由衷感謝,特別感謝縣府長期支持調解工作的用心。他們表示,能夠在服務崗位上持續付出,正是因為縣府重視基層需求、給予調解委員堅強後盾,使他們在處理民眾糾紛時更具信心與力量。兩位委員一致強調,未來將持續秉持初衷,盡心盡力協助鄉親化解爭端,回饋地方。
同時,陳縣長也藉此希望社會各界給予調解制度更多關注與支持,並肯定所有調解委員在面對不同背景、不同立場的民眾時,始終展現專業與耐心,願意以人與人之間的理解和包容來搭起橋樑。他指出,每一次成功的調解,不只是解決一件糾紛,更是縫合一段人際裂痕,讓社會更加安定與溫暖。這正是調解制度最珍貴的價值,也是我們持續推動的重要目標。
縣府民政處指出,目前除烏坵鄉因人口較少尚未設置外,本縣各鄉鎮公所皆已成立調解委員會,負責處理民眾申請或經地檢署轉介的糾紛案件。113年度全縣共受理184件調解案件,成功調解成立131件,成立率達71%,顯示本縣調解制度運作良好,有效分擔司法體系的壓力。
此次三位委員代表本縣接受總統感謝狀,不僅是個人榮譽,更是對基層調解工作的高度肯定。縣長陳福海特別感謝所有委員長期展現愛心、熱心、耐心與同理心,持續為地方和諧盡心盡力,堪稱推動社會安定的無名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