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瞭望》讓大門深鎖的「花崗石醫院」走出陰影

發布日期:
記者: 報導。
點閱率:228
閒置多年的「花崗石醫院」因漢光演習進行大量傷患後送操演,再度受到各方的矚目。(李金生攝)

閒置多年的「花崗石醫院」因漢光演習進行大量傷患後送操演,再度受到各方的矚目。(李金生攝)

特約主筆:李金生
1978年動員駐軍2萬餘人次開鑿興建,1980年完工啟用,2005年7月1日因國軍「精實案」裁撤走入歷史的金門「花崗石醫院」,今年七月再因國軍「漢光41號」實兵操演,重啟深鎖多年的大門,進行戰傷救護與大量傷患後送演練,引起各方的注意和討論。
曾是世界唯一深藏於坑洞,內有3條橫向、9條縱向,總長度約1800公尺的坑道,面積逾2700坪的花崗石醫院於1998年更名為「國軍金門醫院」,在卸下野戰醫院的軍事任務後,曾由行政院衛生署台北醫院接管成為署北花崗石分院,同年十月一日,併入署立金門醫院成為花崗石院區,持續提供軍、民醫療服務,迄2007年元旦結束各項醫療服務,一直荒廢至今。
回想當年台北醫院接管時,院長黃焜璋帶領第一批醫護人員包括首任「花崗石醫院分院」院長趙崇良、小兒科主任吳文秋人進駐時,曾說要讓這座全世界唯一的坑道醫院永續經營,而且還要擦亮它閃閃發光的招牌。趙崇良後來出任署立金門醫院院長,一番豪語言猶在耳。
多年來,做為冷戰時期重要軍事建築的花崗石醫院,在國軍撤走,醫護人員相繼離開之後,每隔一段時日,就有一批人進去又出來,但曾經帶來新希望的往事,最終也只是不曾實現的往事。
2011年,已故版畫大師李錫奇大力爭取到2013年第28屆亞洲國際美展在金門舉辦,當時看中花崗石醫院凸顯金門由戰場蛻變為和平廣場的場域條件,也期待藉由國際美展的舉辦,為金門留下一座現代美術館。但最後因坑道濕度、溫度難以有效控制而作罷,改在沙美文化園區登場。
2012年5月,時任故宮院長周功鑫拜會李沃士縣長,並在副縣長吳友欽和立委楊應雄等人陪同下走訪花崗石醫院,曾讚嘆真是一塊讓人驚奇的「寶地」,可考量引進國寶3D多媒體和複製品、文創商品進駐展覽,讓兩岸三地遊客一窺中華文物之美。
周功鑫還說,歐洲有很多古老城堡搖身一變為旅館、飯店,花崗石醫院有如地下城的坑道網絡,也有它就現有空間特質和調性,進行不同運用的獨特條件。可惜隨著她的卸任,終究只是鏡花水月,並未能進入實質規畫。
2017年3月13日,曾在金門當兵的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帶領6名高階主管抵金,就因應兩岸人流往來的「醫療特區」計畫案,進行實地考察。當天下機後隨即在縣長陳福海、議長洪麗萍等人陪同下,走訪金門醫院和花崗石醫院,過程十分低調,曾問說「有無媒體記者在場?」並要求縣府不做新聞處理,在全案未進入成熟階段前,也不要對外透露相關內容。
這項以擘畫兩岸「健康、和平」未來為目標的計畫,在郭台銘後來因籌備競選總統,多次重返金門時,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關注,但也隨著他最終遠離政治,而落得曇花一現,不了了之的結果。
其實,金酒公司原也有意接手,利用坑道溼涼的特性,做為窖存陳年高粱的酒庫,但最終也沒有下文。倒是幾年前曾有網紅未經縣府同意,闖入院內探險拍攝,還有一些指為「猛鬼醫院」繪聲繪影的貼文,引起外界一些空間想像,警方也發文警告,而再度上了新聞版面。
國防部軍醫局長蔡建松中將日前拜會陳福海縣長,就「漢光演習」借用花崗石醫院舊址進行大量傷患處置演練和未來恢復醫療功能的可行性交換意見。陳福海強調,花崗石醫院具備結構完整與再利用潛力,應循短、中、長期分階段推動整建與進駐,不僅可落實國安部署提升戰備支援能量,也有助於健全地方整體醫療體系。
確實!花崗石醫院在閒置20年後,若能在結合科技的條件下,進行更新規畫和再利用,重啟和回歸它原有的醫療任務,比起其它替代性方案,也許會是一條更可行的方向。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