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漳廈學者訪金門 探尋華僑建築與僑批文化脈絡

發布日期:
記者: 許加泰/綜合報導。
點閱率:59
字型大小:
漳州、廈門兩地文史學者參訪金門洋樓,探尋華僑建築與僑批文化脈絡。(金門文史工作者林怡種提供)

漳州、廈門兩地文史學者參訪金門洋樓,探尋華僑建築與僑批文化脈絡。(金門文史工作者林怡種提供)

漳州、廈門兩地文史學者林南中、蘇曉東、曾道人一行五人,專程前來金門,探尋華僑建築與僑批文化脈絡,深入尋找兩岸同源的僑史記憶,促進相關領域的文化交流與研究。
金門是「僑鄉」,島上聚落留有許多「洋樓」和閩南古厝,是華僑「落番」打拚血汗的結晶,而那些建築融合了閩南傳統風格與西洋建築元素,成為特色聚落文化。
漳、廈學者來金參訪期間,在金門建築專家陳榮文的專業導覽下,林南中、蘇曉東一行重點參觀了得月樓、金水小學、陳景蘭洋樓等金門知名華僑建築。陳榮文詳細介紹每一幢「洋樓」華僑奮鬥故事——從建築外牆上精緻的浮雕、拱窗,到內部保留的僑居地生活器物。前來參訪的漳、廈學者們,聆聽陳榮文的介紹,仔細觀察建築細節,彼此不時交換意見,對金門洋樓所承載的華僑遷徙史、商貿史,以及跨文化融合特色,有了直觀且深入的認識,他們切實感受到了兩岸華僑,在建築審美與文化傳承上,有緊密的關聯。因為,華僑從南洋賺錢寄回家鄉興建「洋樓」和閩南古厝,那些建築都是「僑批」累積的成果。「僑批」就是從南洋寄回來的書信,附帶「僑匯」,也就是華僑連接家鄉的「跨國家書」,是研究僑史珍貴的史料。
漳、廈學者為全面瞭解金門「僑批」的流轉脈絡,在金門文史工作者林怡種的熱心推薦與協助下,採訪了曾擔任「僑批信局」批腳(派送員)蔡明團,並帶他們走訪金城市街中興街和莒光路曾經辦理「僑匯」的「三益商行」和「南僑商行」店址,以及百年老店「存德藥房」。
尤其,「存德藥房」老闆顏及人表示,民國初年,他們到廈門批購藥材,也帶回「僑匯」分送。日軍侵華期間,「僑匯」中止八年,日軍戰敗後才恢復。至今,存放「僑匯」的櫥櫃還保留完好。蔡明團結合自身經歷,詳細講述了上五、六十年代,金門「僑批」的派送流程:從僑批信件與款項的接收、登記,到徒步一村走過一村,將其「僑匯」送達收件人手中,其還回憶了當時僑批在維繫僑眷生活、傳遞親情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漳州、廈門兩地文史學者林南中一行來金參訪考察期間,亦與金門文史學者,也就是金城國中退休校長許維民,以及《僑匯對金門之影響》一書作者陳成基,共同探討了金門「僑批」及僑文化的相關問題。漳州學者林南中表示,金門的華僑建築與僑批文化與漳州、廈門等地同根同源,屬於同類文化遺產,是共同的歷史財富。此次考察不僅收集到了豐富的研究資料,更感受到了兩岸文化一脈相承的深厚底蘊。據了解,漳、廈學者一行,他們以攝影機拍攝整個參訪行程,將剪輯於「廈門僑批文化館」播放,讓更多人認識兩岸僑史文化的故事。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