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大志工團赴馬來西亞 推動臺馬青年語言文化雙向交流

金門大學華語文學系2025馬來西亞志工團遠赴馬來西亞砂拉越詩巫公教中學,進行華語教學與文化志工服務。(金大提供)
國立金門大學華語文學系2025馬來西亞志工團,遠赴馬來西亞砂拉越詩巫公教中學,推動臺馬青年學生在語言與文化上的雙向學習與互動。
為促進國際華語文教育交流與合作,金門大學華語文學系「2025馬來西亞志工團」一行八人,包括學生洪靜宇、陳國豪、陳椀柔、黃欣婷、劉徹、蕭慧婷、蘇詮祐及李瑄教授遠赴馬來西亞砂拉越詩巫公教中學進行華語教學與文化志工服務。金大表示,本次行動由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海外志工服務計畫及教育部青年發展署青年海外志工服務隊計畫支持,並由李瑄教授擔任帶隊與指導教師。
金大指出,詩巫(Sibu)位於馬來西亞東部砂拉越州,是砂拉越第三大城市,以華人比例高,以福州籍貫為主,素有「小福州」之稱。詩巫華語與文化特色濃厚,社會長期重視華語文教學與文化傳承,市區及附近地區共有5所華文獨立中學,其中詩巫公教中學是當地規模最大、與臺灣教育界交流密切的學校之一,長期推動華語教育與國際交流,是推動國際華語文教育的重要基地。
金大表示,志工團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與文化教材,包括文化課程如介紹華人傳統寓意符號的花磚藝術、跨文化比較的「我的家鄉」、「各地華人春節文化」文創課程、將經典文學轉化為遊戲的易經桌遊、以臺灣小吃為主題的珍珠、芋圓、牛舌餅等手作課程,以及數位人文導向的「數據裡的詩魂」文學研究課程、自製金門VR文化課程等,並且帶領學生進行奧林匹亞高中語言學題目解題及分析,呈現金大華語文學系學生多元的教學設計能力。李瑄教授表示,這不僅是一次教學實踐,更是寶貴的跨文化學習經驗,學校希望學生將臺灣的教育創新與熱情帶進馬來西亞,同時也深入體會當地華語教學的多元樣貌。
志工團隊長洪靜宇分享到:「學生非常熱情地參與課堂互動,還親手製作明信片介紹自己的家鄉砂拉越,文化交流自然又真切。」陳國豪補充:「春節主題的教學活動特別受到學生喜愛,他們熱烈分享當地的團圓飯經驗,展現出對華人傳統文化及東馬華人文化的高度興趣。」。志工們也藉由課堂閒談與學生活動,更深入了解馬來西亞華人的文化面貌。當地學生熱情介紹馬來西亞華人社群的重要節慶習俗,並分享來自詩巫當地華人社群的傳統美食、經典馬來西亞多元族群交融的飲食小吃等。透過這些日常生活中的文化符碼,讓臺灣志工更貼近馬來西亞華人多元融合的生活樣貌,深刻體會「同中有異」的文化傳承方式。
在數位人文課程方面,志工蕭慧婷介紹「數據裡的詩魂」時指出:「當學生看見文字雲中李白常用『萬里』而杜甫偏好『百年』,立刻感受到詩人時空觀的差異,這讓文學變得鮮活易懂。」志工陳椀柔則表示,學生們也參與一場創新的VR文化課程,親身「走進」金門陳景蘭洋樓,探索落番文化與戰地歷史,透過VR教材,學生不僅能視覺化建築結構,更能真實感受金門文化的厚度。
而花磚美學工作坊課程中,學生不僅學習花磚的歷史與象徵意涵,更親手設計出屬於自己的圖樣,展現出創意與文化理解。課程中介紹了花磚圖案中的文化寓意,例如蝴蝶象徵「福疊」,一隻白鷺絲與蓮花的組合則可代表「一路連發」,學生們紛紛驚嘆中文語言的巧妙之處。志工黃欣婷表示:「學生們不僅投入學習,更運用所學知識設計出獨屬於自己的花磚圖樣,展現出豐富的創意與想像力。整體課堂氣氛活潑,學生的參與度高,也讓我深刻感受到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與熱情。」。
金大表示,本次志工活動展現出華語文學系結合科技與文化的教學實力,不僅讓學生跨出國際,也為馬來西亞獨中的華語文教學注入更多元與創新的可能。這不僅是一場教育實踐的旅程,更是串連臺馬語言與文化的橋梁之旅。金大國際處指出,詩巫公教中學是金大的策略聯盟學校之一,雙邊師生持續深化交流合作,未來也將持續推動更多教育與文化連結。
此外,志工團也參與詩巫公教中學的校慶活動,帶領詩巫公教中學學生進行華語成果展出,並設立展位展出臺灣與金門文化,深化學生對多元文化的理解與好奇心。同時,亦前往詩巫地區另外四所華文獨立中學進行參訪與交流,分享華語教學經驗與推廣臺灣高等教育,推動臺馬青年學生在語言與文化上的雙向學習與互動,擴大教育合作的深度與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