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探索翻轉海廢 資源循環再生工作坊報名

發布日期:
記者: 莊煥寧/綜合報導。
點閱率:78
成大化學系林弘萍教授針對蚵殼粉,研發再生過程。
(社區產業創生協會提供)

成大化學系林弘萍教授針對蚵殼粉,研發再生過程。 (社區產業創生協會提供)

1140830e2.jpg

1140830e2.jpg

  社團法人金門縣社區產業創生協會近來成功通過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地方創生會報審議,成為金門首度由民間團體爭取通過的地方創生計畫。該會於113至114年間推動的「環境部資源循環署114年度推動資源循環地方創生計畫」,以「應用海廢蚵殼製作之環保燒製及推廣」為核心,將於九月初舉辦一系列「資源循環再生工作坊」,廣邀地方產官學界與相關從業人員齊聚一堂,共同探索海廢資源再利用的永續可能。
  金門素以盛產蚵類聞名,每年隨之產生的大量蚵殼,若缺乏妥善處理,常淪為環境負擔。協會指出,這些看似無用的廢棄物,其實蘊藏轉化為建材與文創產品的潛力,透過技術研發與工藝轉化,不僅能製作成塗料、水泥、磚材,甚至結合創意設計,成為具有市場價值的循環產品。這項計畫特別邀請國立成功大學林弘萍教授,以及金門傳統泥作匠師傳人李冠鋐先生共同參與,藉由學術研究與在地工藝的結合,為蚵殼找到全新用途。
  協會表示,本次計畫的推動目的在於建立一個兼顧環境教育、產業應用與政策落實的合作平台,透過跨部門協力,推動金門地區的循環經濟,並打造具地方特色的再利用示範場域。未來,這裡將成為資源教育的重要基地,讓金門在地方創生與永續發展道路上奠定更穩固的基礎。
  系列工作坊將於9月2日至5日舉行,共規劃八場課程,從環境教育導入到農漁業資源再利用,從蚵殼塗料與灰泥灌模的原理,到3D列印與戶外實作,再到最後成果規劃分享,內容涵蓋理論、實務與技術操作,安排完整且深入。主辦單位希望藉由這些課程,讓參與者能夠更全面理解「如何讓再生資源成為經濟循環的一環」,進一步實際應用於各行各業。
  這次報名對象不限於公部門及學界,金門在地從事營建工程、建設、傳統建築修繕、泥作水泥、磚材、模板、室內裝潢、防水油漆等相關領域的業者,皆為重要邀請對象。此外,對資源再利用或永續議題有興趣的民眾,如有意投入相關產業,也能藉由參與課程獲得第一手知識與實作經驗。
  協會強調,舉辦這次工作坊的核心精神,在於展現「廢棄物也能成為黃金」的理念,並希望透過產官學民的跨界交流,將循環經濟與地方創生緊密結合。透過技術示範與教育推廣,未來金門將不僅僅是一個文化與旅遊島嶼,更將成為資源循環與永續實踐的典範。
  報名方式採線上登錄,表單連結為:https://forms.gle/SbU5MVP8z9AToTFR8,(詳如QR code),相關課程問題可洽詢李小姐(0982-804-758)。至於實際上課地點,將由工作人員統一通知。協會也誠摯邀請各大媒體蒞臨採訪,共同見證這場結合環保、教育與產業的創新嘗試。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