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微光不滅 陽明交大辦范秉真教授寄生蟲學成就紀念展

發布日期:
記者: 許加泰/綜合報導。
點閱率:56
字型大小:
范秉真教授曾在金門主導「血絲蟲病」防治。(主辦單位提供)

范秉真教授曾在金門主導「血絲蟲病」防治。(主辦單位提供)

紀念展海報截圖。(主辦單位提供)

紀念展海報截圖。(主辦單位提供)

五十年前,「國防醫學院」范秉真教授,曾在金門主導「血絲蟲病」防治,工作團隊經過七年的努力,終於將流行金門百年以上傳染病根除。今年是范秉真教授逝世十七周年,學生們以「微光不滅——范秉真教授寄生蟲學成就」為主題,在「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陽明校區」圖書館三樓南棟舉辦紀念展,其中有詳細介紹「金門血絲蟲病防治」過程與成果,歡迎金門鄉親前往參觀。
醫者如是 紀念范教授逝世十七周年
主辦單位指出,今年九月二日,是范秉真教授逝世十七周年,學生們以「微光不滅——范秉真教授寄生蟲學成就」為主題,從其「研究成就」、「教育實踐」與「學術交流」三面向,回顧其科學精神與教育奉獻,已自九月二日起,在「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陽明校區」圖書館三樓南棟舉辦紀念展,致敬他作為「醫者如是」的典範風範,展期為一年。
年少立志 投入軍旅生涯與醫學教育
主辦單位表示,民國十一年,范秉真教授出生於河北省贊皇縣竹山村。年少時目睹許多鄉親缺少醫藥的痛苦,立志長大後當醫生,初中畢業時,遭逢日軍發動對華侵略戰爭,「蘆溝橋」事變之後,河北省淪陷,他告別父母,渡過黃河逃離家鄉。民國三十一年高中畢業,響應「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全面對日抗戰的號召,投身軍旅,考入從上海撤退到西安的「軍醫學校」。
抗戰勝利後,「西安軍醫學校」遷回上海復校,並升格為「國防醫學院」。民國三十七年,范秉真從「國防醫學院」畢業,隔年隨軍撤退來台。
防治血絲蟲病 確保金門島軍民健康
民國四十一年,范秉真任「國防醫學院」教授,在「農復會」及「聯勤總部」支援下,首次來到金門,分別在水頭、新頭、瓊林、東蕭、後水頭及小金門之四維、湖下等村落,進行「血絲蟲病」採血檢查;總計在一千四百二十三人採血檢體,檢驗出二百七十二人為感染帶原者,感染率高達百分之十九點一,也就是每五、六個金門居民,就有一人感染,情況非常嚴重。當時,金門島上駐防十萬大軍,經國先生任行政院長,獲悉「血絲蟲病」在金門流行衍生的潛在危機,為確保金門軍民健康,鞏固國軍戰力,指示「衛生署防疫處」,會同「陸軍軍醫署」,積極籌劃防治工作。
民國六十年八月一日,「金門衛生院」奉命成立臨時防治小組,翌年七月一日,政院正式核定「金門血絲蟲病五年防治計畫」,甄選十二位金門青年,送到「台北市南港瘧疾研究所」,進行為期三週的職前訓練,結訓後返回金門,正式展開防治工作。
臭腳皮粘或巨囊症等 引發許多悲劇
什麼是「血絲病」?簡單地說,那是一種由熱帶家蚊傳播,由「血絲蟲」的成蟲,寄生於人體淋巴系統引發的疾病,最明顯的症狀是臉、耳、手、腳,以及生殖器官異常腫大,令人畸形殘肢、喪失工作能力,是熱帶蚊蟲滋生地區的流行性疾病,全球有四十四個國家,約八億人受感染威脅。昔日,金門蕞爾小島,風多雨寡,地瘠民貧,成年男丁被迫「落番」討生活,雖賺回僑匯奉養親人,甚或蓋洋樓、辦學校,卻也帶回南洋的流行傳染疾病│血絲蟲病。因為,以前沒有電,自然沒有冷氣,居民生活貧困,房屋沒有紗門、紗窗,甚至連蚊帳都沒有,夏天普遍睡在通風的室外,容易被蚊子叮咬;而「血絲蟲病」正是由蚊子傳染。因為,蚊子飛行的距離不遠,所以,被傳染的對象,首當其衝的是帶原者的家人,以及左鄰右舍。因此,往往一家祖孫三代,都是「血絲蟲病」的患者,彼此相互感染,若未能及時服藥消滅,將一代傳過一代,成為家族遺傳性的傳染病。雖然,罹患「血絲蟲病」,不會有立即致命死亡的危險!但一經感染發病,將發病成「象皮腳」、「臭腳皮粘」、男性的「巨囊症」、女性的「巨乳症」等等。更因早年醫藥不發達,感染者只要一發病,將造成行動不便,喪失謀生能力,生活立即陷入困頓,乏人照顧。
民國八十年前後,國內有一部《無卵頭家》的電影,就是以范秉真教授在金門防治「血絲蟲病」為背景拍攝,由知名演員陳松勇和陸小芬主演,描寫澎湖一個漁港,村裡的許多男人,陰囊紛紛腫脹成原來的數倍或數十倍之大;同時,也有部份婦女的「乳房」,也莫名其妙不斷腫大,全村人心惶惶!尤其,離島欠缺醫療設施,居民知識貧乏,沒有人知道病因,咸認係觸犯神靈遭到懲罰。於是,到廟裡求靈符貼在患部。甚至,從台灣聘法師建醮酬神,只可惜,法師不但沒有為村民消災解厄,竟連自己也染上「巨囊症」,村民更加恐慌,人人自危。後來,有位船長到台灣求診,忍痛把懸在兩股之間如籃球的「巨囊」割除。雖恢復行走自如,也能再出海打漁,卻從此斷了香火,被嘲謔為「沒卵頭家」,自覺愧對祖宗,憤而跳海自殺,以悲劇收場。
研發海喘散包衣食鹽 感染率降為零
事實上,金門自民國六十一年,開始進行「血絲蟲病」防治,因為,「血絲蟲」的幼蟲,白天躲在人體心肺血液系統,晚上才出現在人體末稍血管,藉由蚊子叮咬傳播他人。因此,當時三更半夜,「衛生院」派員到各村落採血檢查「血絲蟲病」,相信五、六十歲以上的鄉親,應當還有印象。由於用針採血會疼痛,且被檢驗出帶原者服用「海喘散」特效藥,會引發副作用,所以,部份居民拒檢和拒服藥,造成「血絲蟲病」無法在金門根絕。民國六十三年七月,范教授研發「海喘散包衣食鹽」,發放給小金門居民食用,市場管制不得販售食鹽,六個月後檢驗,感染率為「○」。隨後,大金門四鄉鎮也開始施實,同樣六個月後檢驗,及後面二年追蹤檢查,感染率均為「○」,證實流行金門百年以上的「血絲蟲病」完全根絕。因此,范秉真教授獲縣長石政求頒發「榮譽縣民」,也獲司令官頒獎表揚。後來,范秉真教授從「國防醫學院」退役,轉任「陽明醫學院」任教,認真教學,勤奮研究工作,先後發表論文一百九十五篇,出版七本教科書,是蜚聲國際的知名「寄生蟲」學者,在國際寄生蟲學術上有特殊的貢獻。由於根除「金門血絲蟲病」,曾榮獲行政院頒贈「傑出科學與技術人才獎」及榮獲「第六屆國家醫療奉獻獎-特殊貢獻獎」。
主辦單位指出,范教授自民國60年起主導的「金門血絲蟲病防治計畫」,工作小組經過七年的努力,成功根除流行於金門百年以上的「血絲蟲病」,在金門的歷史上,留下輝煌的一頁!日前,在范教授逝世十七周年,學生們以「微光不滅-范秉真教授寄生蟲學成就」為主題,從他「研究成就」、「教育實踐」與「學術交流」三面向,回顧其科學精神與教育奉獻,自九月二日起,在「陽明交通大學陽明校區」圖書館三樓南棟舉辦紀念展,致敬他作為「醫者如是」的典範風範,展期為一年,其中有詳細介紹「金門血絲蟲病防治」過程與成果,歡迎金門鄉親前往參觀。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