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魚坊攜手金門農工 共育保育生力軍

再生魚坊與國立金門高級農工職業學校展開產學合作,攜手培育兼具實務操作能力與生態理念的新世代青年。(呂肇中攝)

再生魚坊與國立金門高級農工職業學校展開產學合作,攜手培育兼具實務操作能力與生態理念的新世代青年。(呂肇中攝)
為強化金門地區原生淡水魚類的保育與復育工作,再生魚坊近年持續承接相關計畫,並結合在地學校資源,逐步建立完整的生態保育與教育鏈結。該單位目前承辦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委託金門縣政府推動的「金門地區保育類淡水魚大鱗梅氏鯿之族群動態監測及珍稀原生淡水魚之保種計畫」,以及內政部國家公園署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辦理的「114-115年金門珍稀原生淡水魚攀鱸復育計畫」。藉由雙軌並行的推動方式,期能在學術研究、實務復育及在地教育三方面形成良性循環。
再生魚坊過去即已先行投入珍稀原生淡水魚的復育工作,累積了相當豐富的經驗,為金門珍稀原生魚類保育奠定穩固基礎。其團隊指出,大鱗梅氏鯿與攀鱸是金門少見且具指標性的原生魚種,不僅對維持淡水生態系完整具有關鍵意義,更代表了金門在生物多樣性上的珍貴資產。然而,淡水生態環境面臨外來種入侵、棲地破壞及氣候變遷等挑戰,若缺乏長期保育投入,這些珍稀魚類將有消失風險。
考量在地保育工作需仰賴專業人才的長期耕耘,再生魚坊進一步與國立金門高級農工職業學校展開產學合作,攜手培育兼具實務操作能力與生態理念的新世代青年。此次合作以該校養殖科學生為主要對象,透過技術交流、場域實習及專案參與,讓學生能夠親身接觸並理解原生魚類的養殖與復育工作,從而培養專業能力與生態關懷。
為鼓勵青年學子積極投入這一兼具環境意義與產業潛力的領域,再生魚坊承諾於五年內提供新台幣100萬元資源,作為教學活動、技術指導與實務訓練的支持經費,藉此推動「學用合一、學以致用」的人才養成模式。此舉不僅能補強學生在校所學,亦能為金門累積更多具備實戰經驗的保育專才。
再生魚坊負責人陳光耀表示,大鱗梅氏鯿、攀鱸等珍稀原生淡水魚是金門的自然寶藏,其復育工作絕非一蹴可幾。他們願意先行投入,就是希望能為未來累積經驗,並將這份知識與使命傳承給年輕一代。這次與金門高職的合作,是培育地方保育力量的重要起點,也象徵著生態保育將走入社區與教育的結合之路。
再生魚坊同時呼籲,保育工作不能僅仰賴專業單位的努力,還需要社會大眾共同參與。若民眾在金門地區發現外來種魚類入侵,或有外來種烏龜需收容,亦或需要協助淡水魚類資源的保育與移地復育等事宜,皆可主動聯繫再生魚坊,共同守護金門得天獨厚的水域生態。聯絡電話:082-331141、331151。
未來,再生魚坊將持續秉持守護原生物種的初衷,並透過結合學校教育與社會資源,持續耕耘保育工作,期盼在公私協力的推動下,為金門的生物多樣性與生態永續奠下更堅實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