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美普渡昨迎大士安座 各界信眾共襄傳統祭祀盛事

沙美普渡昨(農曆七月二十五)日迎大士,熱熱鬧鬧遶行沙美各甲後,由道士主持於普渡棚內安座,揭開今年沙美普渡序曲。(陳麗妤攝)
沙美普渡昨(農曆七月二十五)日迎大士,下午2時30起,隊伍浩浩蕩蕩前往大士宮恭迎大士爺及紙糊普渡公,熱熱鬧鬧遶行沙美各甲後,至三忠廟左側普渡公棚,在道士主持及長老代表焚香下完成安位,為今年七月沙美「蘭盆勝會」普渡盛事揭開序幕,民眾自由前往參拜。農曆七月卅下午4時將集體普渡及祭祀國軍陣公亡男女將士官兵,晚間坐座科儀及夜化普渡公後封關,圓滿七月普渡盛事。
沙美農曆七月普渡,自農曆初一俗稱鬼門開的日子展開,當日萬安堂管委會依保生大帝許真人乩示,在大士宮前豎立黑令旗,為期至農曆最後一天普渡日封關止。而家戶也會於初一及十五中午前在廟口犒軍,循往例插上「小令旗」,並於每年農曆七月二十五日「迎大士」,前往普渡棚坐鎮,為七月普渡揭開序幕。
昨(農曆七月二十五)日下午2時30分,由萬安堂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王添泉、長老及當值代表、隨香信眾等,自萬安堂前集結出發至大士宮恭迎大士爺金身以及至五柱巷恭請紙糊普渡公,隊伍浩浩蕩蕩,沿途遶行信義路、三民路、復興街、博愛街、國中路、沙中、中興街、東甲埕、大菜宅、西甲呈等,最後於三忠廟左側普渡棚內,由道士主持,循傳統道教科儀,完成安座,展開為期約一周的普渡科儀,維持至農曆七月卅,晚間夜化紙糊普渡公後正式封關,結束七月普渡。
據沙美萬安堂長老表示,迎大士不僅是沙美普渡序曲,也能見到金門紙糊傳統技藝,今年普渡公同樣由張延華偕其晚輩合力完成。沙美的紙糊普渡公坐虎皮椅,銀角火眉,口吐火焰,手持火種,肩立觀音,前七爺、八爺。最為特殊的是,由於頭部是活動的,故在迎大士期間,當抬動或風吹時,伴隨神輦晃動,頭會前後頻頻點頭搖晃,貌似與觀者點頭打招呼。
沙美普渡歷史悠久,係由普渡公(大士爺),觀世音菩薩(觀音化大士)為主渡。原只有設置「寒林院」分男女院,主渡無主孤魂野鬼。民國五十年後才設有「官兵亭」,乃因戰死將士官兵英魂尋求三忠王協助,請求普渡加設「官兵亭」,並分設男、女將士官兵二院,且會備有紙糊軍衣、褲(每年要燒化之數量透過萬安堂神明轉達)及燒化辣椒及辣椒醬等習俗。沙美普渡日為每年農曆最後一天(有三十普三十,沒有三十普二九),當天下午4時,各家戶會集結於普渡棚前集體祭祀孤魂和戰亡之國軍男女將士官兵,晚間夜化紙糊普渡公後封關,結束普渡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