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全人照顧、助人自助 縣府辦靈性照顧教育訓練

發布日期:
記者: 陳冠霖/縣府報導。
點閱率:94
縣府辦靈性照顧教育訓練。(社會處提供)

縣府辦靈性照顧教育訓練。(社會處提供)

隨著社會快速邁入高齡化,如何讓長者在身心靈各方面獲得充實與照顧,成為當前公共政策與社會關注的重點議題。金門縣政府長期重視志願服務的推廣,並特別關注高齡志工的持續成長與學習。為提升志工服務品質、增進專業知能與內涵,縣府志願服務推廣中心積極配合中央政策推動靈性教育,於近日舉辦「學以『志』用│靈性照顧教育訓練」,分別在金沙鎮忠孝新邨社區活動中心與金寧鄉公所四樓會議室辦理兩場次課程。
活動邀請南華大學生死學系社工組助理教授蔡長穎擔任講師,以「高齡長者之靈性成長」為主題展開專業授課,兩場課程共吸引約110位高齡志工熱情參與,現場互動熱烈,學員們課後更是紛紛表示收穫良多、深受啟發。
在高齡社會的脈絡下,長者不僅需要健康照顧與社會支持,更需在精神與靈性上獲得力量與安定。靈性教育強調的是「全人照顧」,涵蓋生理、心理、社會與靈性層面,幫助長者在自我探索中獲得生命價值與意義。這不僅是陪伴長者走向人生終程的關鍵,更是協助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找到自我定位與幸福感的重要途徑。
課程中,蔡長穎教授結合理論與實務經驗,分享多年來參與志工服務與社工工作的故事。他強調,靈性照顧並非僅侷限於死亡議題,而是存在於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包含日常的自我省思、對過往的和解、對當下的接納,以及對未來的坦然。透過陪伴與傾聽,志工能幫助長者重新看見生命價值,找回屬於自己的尊嚴與力量。
在授課過程中,講師特別提及自己服務過的案例,分享如何協助長者在困境中重新找到人生的方向。他談到,一位曾因疾病失去自理能力的長者,透過志工的陪伴與引導,逐漸放下對身體限制的焦慮,轉而關注如何在有限的生命裡仍能付出與回饋他人。這樣的轉念,不僅讓長者本身獲得釋放,也讓服務者在過程中體會到「助人自助」的深刻力量。
講師進一步指出,靈性教育的核心在於「活在當下」。當一個人能安心面對過往、接納現在,並懷抱平和的心境迎向未來,就能實踐「生無憂、老無累、病無痛、死無憾」的人生目標。這樣的態度不僅讓自己的生命更加完整,也能在與他人的互動中,傳遞溫暖與力量。
金門縣政府社會處方小萍科長特別到場關心,並代表縣長陳福海向所有高齡志工表達誠摯感謝。她強調,志工長年無私奉獻,成為社會中不可或缺的支柱,而縣府推動靈性教育的目的,就是希望協助志工們不僅在專業技能上不斷精進,更能在內心層次上獲得力量與啟發。她勉勵所有參與的志工持續學習、持續服務,並活出一個有自信、有尊嚴的晚年人生。
社會處進一步表示,靈性發展是高齡者健康的重要一環,透過內在力量的培養,可以進一步強化外在的穩定與適應。志工若能先學會照顧自己,才能以更充沛的能量照顧他人。此次課程正是希望引導志工們在服務前,先學會「自我照顧」,並將所學運用在與長者的互動中,讓服務更有深度與溫度。
課程結束後,許多志工分享心得,表示透過講師的生命故事與專業知識,讓他們重新思考服務的意義。有志工提到,以往總認為服務就是單純付出,但經過課程引導,才理解「陪伴與傾聽」本身就是最珍貴的力量。也有志工說,自己在回想生命歷程時,更加明白如何面對遺憾與不完美,並學會用感恩的心態迎接每一天。
學員們普遍認為,這堂課程不僅增進了服務知能,也幫助他們找到自我療癒的方法。有人形容,這是一場「靈魂的洗禮」,讓人能帶著更溫柔、更堅定的心,走在志願服務的道路上。
金門縣志願服務推廣中心指出,志工是社會中最美的力量,而高齡志工更是智慧與經驗的化身。隨著年齡增長,學習與成長的腳步不能停歇。中心也再次呼籲「活到老、學到老」,期盼志工們保持服務初心與學習熱情,持續精進自我,並將所學實踐於日常服務中。
未來,縣府將持續結合中央政策與地方需求,推動多元化的志工教育訓練,讓志工們能在不同領域展現專業,並在服務過程中獲得更多成就感與幸福感。透過志工們的努力,不僅能提升社區支持網絡的力量,也能讓金門的高齡社會更具韌性與溫暖。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