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社區營造多采多姿 讓文化與藝術融入日常

發布日期:
記者: 蔡麗玉/金城報導。
點閱率:80
金門縣文化局推動「114年社區營造點徵選補助計畫」,鼓勵社區提升文化能量。(文化局提供)

金門縣文化局推動「114年社區營造點徵選補助計畫」,鼓勵社區提升文化能量。(文化局提供)

金門縣文化局推動「114年社區營造點徵選補助計畫」,鼓勵社區提升文化能量。(文化局提供)

金門縣文化局推動「114年社區營造點徵選補助計畫」,鼓勵社區提升文化能量。(文化局提供)

為深化在地文化、營造具有人情溫度的生活樣貌,金門縣文化局推動「114年社區營造點徵選補助計畫」,鼓勵社區以多元形式活化文化能量。今年有多個社區響應參與,透過舞蹈、音樂、語言、飲食與工藝等活動,將藝術融入日常,讓文化在居民共同參與中自然生根,逐步形塑島嶼「最美的生活風景線」。
西浦頭社區自109年成立舞蹈社以來,持續固定排練,今年邀請在地老師編排專屬作品,展現地方特色與社區凝聚力;新市社區則開設「民歌合唱課程」,陪伴長者透過歌聲交流情感,並結合打擊樂,計畫以巡演形式分享成果;盤山村社區延續「一人一菜」精神,推動「一戶一食母語融合計畫」,讓居民用金門話介紹家常菜,使語言與飲食深度融入日常生活。
在劇場表演方面,富康一村推出「草根劇場」,由居民自編自演家鄉故事,並開設舞蹈班,強化文化認同;信義新村則以木工為核心,製作農場設施與劇場道具,並成立話劇社,讓工藝與戲劇相互結合;四埔社區則以「漫遊四埔」小旅行串聯耆老導覽、黑豆DIY與單車慢遊,推廣地方產業與社區特色。
農業文化的再現同樣精彩,何厝社區以番薯為主題舉辦文化節,透過市集、導覽與表演,展現農業新風貌;后園社區則推動「卡祖笛與健康操」,促進跨世代交流;官澳社區以傳統鑼鼓隊與福帚工藝為基礎,搭配月灣市集展現成果;榮光社區則舉辦「腰鼓舞工作坊」,凝聚婦女團隊力量並提升藝術素養。
音樂文化面向上,榜林社區長期深耕南管與傳統樂團,定期演練並參與縣內評鑑,展現音樂傳承能量;東坑社區推出「語藝清雲」計畫,復興清雲祖師文化,結合導覽與說故事深化居民對歷史信仰的認同;賢聚社區則以圳仔溝為核心,推動導覽、美化及DIY體驗,連結人文與自然。
青銀共學的推廣亦成為亮點,瓊林社區推動「鼓動傳承共學計畫」,將24節令鼓與傳統音樂結合,打造跨世代互學平台;向陽吉第社區的「生活學苑」則以語言與飲食為核心,帶領居民透過料理學習母語;忠孝二村社區則結合皮革雕刻、美食手作與雷雕文創課程,讓青銀共同參與,進一步活絡社區產業。
金門縣文化局表示,今年社區營造成果顯示各村落均能以自身特色出發,將藝術、語言、飲食與土地記憶融入生活,形成既貼近居民、又具創意的活動模式。透過社區的主動參與,增進居民情感聯繫,讓金門島嶼散發持續的人文溫度與創新能量,共同勾勒「最美的生活風景線」。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