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範住宅火災 消防局籲裝住警器 保障居家安全

消防局呼籲社會大眾提高防火意識,並落實日常防災措施。 (消防局提供)
台灣每年約有超過百個家庭因火災而破碎,帶來無數遺憾與悲劇。消防局表示,造成火災傷亡的關鍵原因主要有兩點:「發現火災太晚」以及「初期應變錯誤」。數據顯示,火災案件以透天厝最為常見,比例高達四成以上;其次為集合住宅,約佔兩成。這些環境特性一旦發生火警,往往因空間限制或建築結構因素,導致逃生不易,進而釀成嚴重傷亡。消防局藉此呼籲社會大眾提高防火意識,並落實日常防災措施,避免類似悲劇再度重演。
消防局指出,家中最重要的消防安全設備就是「住宅用火災警報器」(簡稱住警器)。建議安裝於廚房、臥室及樓梯間等處。根據消防署統計,火災發生時間多集中於凌晨零時至清晨六時,若能及早偵測到濃煙並發出警示聲響,便能提醒住戶及時避難逃生,把握黃金時間。國際研究亦顯示,若安裝住警器,火災造成傷亡的風險可降低一半以上。由此可見,及早裝設住警器是守護居家安全的第一步。
除住警器外,消防局也特別針對鐵皮屋建築提出警示。俗稱「鐵棺材」的鐵皮屋因具備延燒迅速、火勢猛烈、結構易崩塌等特性,一旦發生火警,極可能瞬間失控,甚至阻斷逃生通道。消防局提醒,若居住於此類建築,火災發生時應以「儘速逃生」為最優先考量,切勿猶豫,更不應嘗試返回火場取物,以免錯失逃生時機。
電氣火災則是各類火警中僅次於人為疏忽的主因,同樣高居前列。由於現代家庭電器與3C產品使用頻繁,用電不當或老舊線路極易引發火警。消防局呼籲民眾務必落實「五不一沒有」原則:不用時電線插頭不插;避免電線纏繞或折損;保持插頭乾燥清潔;不超過負載使用;電器周圍不放置可燃物;沒有安全標章的電器不購買、不使用。只要日常能確實遵守,就能大幅降低電氣火災風險。
消防局局長呂英華提醒,消防的精神在於「寧可百年不用,不可一日不備」。全民都應具備防災觀念,並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不會燒、燒不大、早知道、跑得掉、救得快」五大策略。這些具體行動,除了能保障自身與家人的安全,也能共同建構更穩固的社會防災網絡。
居家防災並非遙不可及,而是每個家庭隨時都能做到的日常實踐。只要及早裝設警報設備、養成正確用電習慣、制定逃生計畫並隨時檢視環境安全,就能有效降低火災的威脅。消防局再次呼籲大眾,把防火觀念落實在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中,讓安全成為家庭最堅固的後盾,攜手守護生命與財產,營造更安心的居住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