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面對面傾聽鄉親訴求 縣府團隊即時拉高處理層級

發布日期:
記者: 陳冠霖/縣府報導。
點閱率:143
金門縣政府昨(22)日下午在縣府大禮堂舉行「縣長與鄉親有約」交流座談會,縣長陳福海現場傾聽鄉親心聲。(薛子軒攝)

金門縣政府昨(22)日下午在縣府大禮堂舉行「縣長與鄉親有約」交流座談會,縣長陳福海現場傾聽鄉親心聲。(薛子軒攝)

為強化政策回應力、落實開放政府理念,金門縣政府昨(22)日下午在縣府大禮堂舉行「縣長與鄉親有約」交流座談會,由縣長陳福海親自主持,率領縣府各局處首長團隊與會,現場傾聽鄉親心聲、受理陳情與建言,打造民意與施政間的良性互動平台。
縣長陳福海指出,「縣長與鄉親有約」是一項制度化、持續性的政策傾聽機制,透過與民眾面對面溝通,第一時間掌握基層真實需求。此次活動展現出鄉親對縣政團隊的信任與期待,縣府團隊必須以誠懇、務實的態度,逐一傾聽與處理,讓民意能有效反映在政策規劃之中。
昨日現場民眾所提出的問題多元,包括地政、社會、城鄉發展、觀光、環保、財政、民政等各局處相關議題。陳縣長對於每一項提案皆逐一在旁聽取,並即時指示各局處首長研議回應方案,要求團隊主動跨局處整合、加快辦理進度,提升施政效能與民眾信任感。
陳縣長提醒縣府官員,面對鄉親的陳情案件,縣府處理層級必須拉高,由各局處處長親自面對說明,若為跨局處議題,應由縣府參議主責協調,必要時由秘書長主持會議決議。所有參與協調處理的主管,皆應站在縣長的高度來面對第一線民意,強化政府責任感與整體行政動能。
針對部分陳情涉及中央法規限制、修法需求等層級較高的議題,陳縣長表示,地方政府能解決的問題會立即加快腳步處理;但若涉及中央權責或法律修正,進度可能無法迅速展現,應主動向民眾說明目前限制與處理時程,並持續推動政策爭取中央支持,讓問題有機會獲得根本性解決。
陳縣長重申,依法行政是政府的基本原則,但施政更需懷抱同理心。縣府將持續扮演好地方與中央之間的橋梁角色,針對屬中央法規限制的議題,也會主動整合民意、據理力爭,向中央反映地方實際需求,爭取修法與相關資源挹注,確保金門的發展不受制度門檻所限。
根據民政處統計,昨日總計受理15人次,案件涉及地政1件、社會2件、城鄉發展4件、觀光2件、環保1件、財政3件、民政2件。其中民眾建議及陳情事項包括協請土地專案讓售、觀光補助款核撥疑義、建請增設民生路卸貨區、協請改善除草器具、協請釐清土地所有權事項、規劃土地變更為畜牧用地、協助申辦調解業務、協助戰地政務時期55歲至64歲三節慰助福利申請等事項。對於具跨局處權責的複雜案件,縣府團隊也將於會後彙整紀錄,由相關單位後續持續追蹤處理,並以正式函文方式回覆民眾,確保每一項訴求都獲得妥善回應。
陳縣長強調,案件辦理的速度固然重要,但更關鍵的是回應的品質與態度。縣府團隊應把民眾的每一項陳情視為自身責任,堅守「主動服務、積極作為」的原則,打造一個有溫度、有責任感的政府。陳縣長也指出,每一項政策的推出,唯有結合民間聲音與實際需求,才能真正發揮效益。因此,施政不能只停留在會議室討論,更需要走進基層、走入社區,理解民眾真正的困難與盼望。鄉親所提出的每一項意見,都是推動地方進步的重要力量,縣府將持續從傾聽中找出改變的起點。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