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健理財成果顯著 金門縣奪全國財政評比雙料第一

由財政部舉辦的「113年度地方政府財政業務輔導方案考評」中,金門縣榮獲財務管理類第1名及總成績第1名的雙料殊榮,成績斐然,為全國縣市之冠。(薛子軒攝)
由財政部舉辦的「113年度地方政府財政業務輔導方案考評」中,金門縣榮獲財務管理類第1名及總成績第1名的雙料殊榮,成績斐然,為全國縣市之冠。縣長陳福海感謝縣府同仁的努力並強調,穩健的財政是推動縣政建設的根本,唯有把每一分公共資源善加規劃與運用,才能兼顧民生需求與長遠發展。他指出,金門縣雖是離島,財源條件受限,但縣府始終以務實理財為核心,透過強化財務管理、嚴格控管債務以及活化公有資產,確保有限資源能夠發揮最大效益,讓各項建設與福利計畫都能在穩固的基礎上持續推動。
此次評核年度為112年,考評範圍涵蓋廣泛,包含開源行政業務及計畫規劃與執行、稅捐徵收達成率、規費及罰鍰徵收情形、公有財產收益、地方自籌財源占歲入比例增減、地方欠稅清理、長期與短期債務管理,以及地方政府債務改善措施與激勵等多個面向。經由嚴謹的審查與比對,金門縣在財務管理類脫穎而出,榮獲全國唯一的第1名,這也是近10年來首次獲得財務管理評鑑「優等」等級,顯示金門在財政紀律與運籌方面的進步與成果。
縣長陳福海表示,這項榮耀不僅屬於財政處,更是縣府整體團隊攜手努力的結果。金門身為離島縣份,財源來源受限,但縣府始終秉持「開源節流並重、穩健理財優先」的原則,努力提升稅收效率、活化公有資產價值,並透過縝密的財務規劃與透明的預算管理,讓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效益,進一步推動地方建設與福利服務。
近年來,金門縣政府積極推動多項財政創新措施。例如,透過提升稅捐管理效率,不僅強化稅源稽徵與欠稅清理工作,也鼓勵納稅人合法申報,以提升整體稅收的穩定性。同時,在規費及罰鍰徵收部分,縣府持續優化行政流程,強化資訊系統,以提高作業透明度與效率。這些努力不僅讓金門的財政體質更加健全,也為縣民提供更便捷的服務。
在公有財產的經營管理上,縣府採取多元活化策略,積極盤點與運用閒置或低效益資產,轉化為地方發展的財政支撐來源。無論是公共設施的再利用,或是透過公開招標方式引入民間資源參與,均有效增加了地方財政收益,並帶動相關產業的成長。此外,在債務管理方面,縣府更嚴格控管借貸規模,避免不必要的舉債,並逐步減輕長短期債務壓力,讓地方財政更加穩健。
陳福海指出,財政健全是推動地方發展的重要基石。縣府必須在有限資源下,兼顧經濟發展、民生福祉與公共建設。他強調,金門在觀光、教育、醫療、社福等各方面的建設,都是以穩健財政作為後盾。只有在良好的財政基礎下,縣府才能持續推動大眾交通改善、基礎建設優化,以及長照與社會福利服務,讓鄉親真正感受到施政成果。
陳縣長同時勉勵縣府團隊,應持續精進財政制度與行政效率,不僅要維持既有的成果,更要放眼未來,持續創造自籌財源,減少對中央補助的依賴,逐步提高財政自主性。這不僅能提升縣府的施政彈性,也能讓金門在面對各種挑戰時更具韌性。
展望未來,縣府將延續「嚴守財政紀律、創新理財模式、強化資源運用」的原則,並結合永續發展的理念,推動財政政策與地方建設相互呼應。陳福海強調,這次榮獲全國第一不只是過去努力的肯定,更是未來持續進步的動力。縣府將以此為契機,團結各局處,為金門打造更穩健的財政基礎,創造一個宜居、宜業、宜遊的幸福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