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農村再生展現社區特色 群策群力拓展對外能見度

發布日期:
記者: 陳麗妤/金沙報導。
點閱率:91
金門縣農村再生成果展在斗門登場。(陳麗妤攝)

金門縣農村再生成果展在斗門登場。(陳麗妤攝)

記者陳麗妤/金沙報導
由金門縣政府主辦之「島嶼饗宴‧金門新風貌」金門縣農村再生成果展,昨(29)日下午1時30分起於斗門社區里辦公處登場,全縣五鄉鎮有12個農村再生社區到場參與。
「島嶼饗宴‧金門新風貌」金門縣農村再生成果展,由金門縣政府主辦,孚宮設計顧問有限公司執行。內容規劃有金門農村社區靜態成果展,農村社區與青年交流成果沙龍,斗門社區戶外導覽,文化表演、以及晚宴。共有12農村再生社區代表出席。農業部農村水保署臺南分署分署長柯燦堂、副縣長李文良、金沙鎮鎮長吳有家、產業發展處處長李銘培、金門就業中心主任黃雨舜,以及社區理事長或居民與青年代表一同見證金門農村再生的成果。
副縣長李文良到場後一一參觀社區的成果,並於致詞時表示,社區透過農村再生,盤整資源,凝聚共識,發展出特色,居民在參與中展現自我認同和價值,這是社區發展的無形力量。然而,相較於其他縣市,金門各社區現階段較缺乏的是行銷的力道與手法。不妨可以借助媒體力量,提升外部認可度和能見度。同時,也透過體驗式觀光,將旅遊與農村體驗結合,亦可進一步委外串連社區特色整合路線,建立完整的網絡,讓遊客經由不同的路徑都可以串聯,也能量身定製,讓每個社區體驗精彩到「難以選擇」!
金沙鎮鎮長吳有家指出,現場參與的12個社區透過農村再生計畫,發掘各自的特色,目前各個社區所推出的產品,不論是體驗、文化遊程、或特色酒類、糕點,對象在只限縮在金門本地,如何推廣到台灣是亟需解決的需求;因此,建議金門縣政府思考是否可以編列預算,協助社區參與旅展或商展,把金門多元豐富的故事、文化、特色帶出去。
農村水保署臺南分署分署長柯燦堂也指出,農村再生是推動地方永續發展的重要力量。它也是農村水保署之責任。除了肯定金門13個社區在農村營造上的努力,也希望金門的社區多多支持投入農村再生計畫,若金門各社區在推動執行上有任何問題與建議,農村水保署也會盡全力協助,讓各個農村社區再向前邁進,未來能打造具在地特色的農村品牌。
縣府產發處指出,「島嶼饗宴‧金門新風貌」114金門縣農村再生成果展,由金門縣政府攜手全縣13個(1社區未出席)農村社區共同參與,也結合金門在地青年,展現金門農村再生計畫多年來的努力與成果。社區透過創意展攤與簡報分享,展現環境改善、產業發展、文化傳承及青年返鄉等多元面向的亮點,以及金門農村新風貌的蛻變。
值得一提的是,透過社區與青年交流成果沙龍,促成青年與社區的對話與合作,不僅帶入年輕世代的創意與專長,更讓社區能在跨世代交流中找到新的發展契機,是「金門農村再生計畫」的重要實踐。而現場各社區也盡展特色,諸如,斗門社區的館棧文化與源春酒坊、官澳社區的醃蘿蔔與大掃帚工藝、何厝社區的番薯產業、后水頭社區的水獺意象、東坑社區的芋頭、黃厝社區的梅酒、四埔社區的黑豆醬油、西方社區的風雞村、庵前社區的牧馬祠、湖峰社區的芝麻特色、後豐港社區的港史故事與鱟餅,以及下莊社區的人文底蘊,展現社區特色、青年創意,也體現了跨世代合作的能量。
昨日成果展,在靜態展示、聚落導覽之後進行晚宴,現場安排何厝社區鑼鼓以及斗門社區南管及傀儡戲等文化表演,並在金門特色文化饗宴中畫下句點,會中斗門社區精心準備斗門社區館棧文化料理,各社區也端出特色餐點、農產,社區相互交流及分享豐富的成果,展現金門農村的文化魅力與產業價值,也為金門的農村再生翻開嶄新篇章。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