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福利再進化 縣府推動感恩釀制度轉型 創造地方經濟加乘效益

縣長陳福海主持「115年春節感恩券村里長作業協調會」,說明政策轉型方向。(薛子軒攝)
金門縣政府為迎接115年春節,推動將既有的「感恩釀」制度轉型為具備高防偽技術的「感恩券」,並於日前召開村里長作業協調會。會議由縣長陳福海主持,縣府民政處、產業發展處、主計處等跨局處單位列席,金門縣村里長聯誼會總會長許明吉率領各鄉鎮村里長參與,針對制度轉型與實務流程深入討論,意見交流踴躍,展現縣府與基層良好互動。
縣長陳福海表示,「感恩券」不僅是一項社會福利措施的革新,更是在財政有限下,嘗試讓福利與地方經濟形成良性循環的重要一步。陳縣長指出,從「慰助金」到「感恩釀」,再到即將上路的「感恩券」,制度的演進不只是形式更替,而是縣府在財政壓力與地方發展需求下的政策智慧。他強調,福利不應僅被視為支出,而是一種投資;當這筆資源能直接注入市場時,便能創造乘數效應,既照顧到鄉親,也能推動商圈產業的發展。
正因為看到過去制度在市場端帶來的影響,縣府提出「感恩券」的構想。這次新制除了導入高規格防偽設計,也全面規範使用範圍,限定必須在金門在地商家消費,避免資源外流。陳縣長強調,「感恩券」背後是一種新的政策思維,長久以來,福利常被視為「政府支出」或「社會成本」,但在縣府的規劃下,它被重新定義為促進地方經濟的投資,能夠轉化為看得見的效益。
村里長聯誼會總會長許明吉代表村里長表示,基層對縣府新制全力支持。他強調,村里長作為最貼近民眾的角色,肩負與鄉親面對面的責任,只要縣府提供即時完善的支援,基層必定全力以赴,確保政策順利落實。他同時指出,許多鄉親最關心的是「領取是否方便、使用是否順暢」,這些細節都需要縣府與村里長共同把關。他表示,村里長願意扮演政策推廣的重要橋樑,讓鄉親充分了解感恩券的意義與使用規範,避免誤解或爭議。許明吉也呼籲縣府後續能持續蒐集第一線意見,適時檢討與調整,讓制度更加貼近民意。他認為,透過縣府與基層的合作,不僅能確保春節期間的發放工作順利完成,更能累積寶貴經驗,為未來其他福利政策的推動建立更完善的模式。
民政處表示,為確保感恩券發放順利,縣府已建立完整的作業規劃,從申請、造冊到發放與補發皆有明確程序,並請各村里長協助推動與向鄉親加強宣導。發放過程將落實點交確認,並設有瑕疵更換與繳回機制,確保制度執行的透明與嚴謹,讓政策能在第一線順利落實。
產發處表示,在商家核銷與市場輔導部分,縣府已規劃核銷制度,並由戶政事務所協助申請雲端帳號,加速核銷流程。同時將提供「本店歡迎使用感恩券」貼紙,並設置稅務諮詢專線,協助商家解決疑慮,確保制度能夠順利推動。產發處也補充,後續將研議與商圈合作,推出更多配套措施,進一步帶動使用動能,讓感恩券發揮最大效益。
陳福海縣長最後表示,政策轉型初期或許會遇到挑戰,這正是推動制度進步的重要契機。他指出,感恩券不只是單純的消費補助,而是一種社會投資,期盼透過全民參與,創造經濟循環的新模式。他並強調,唯有兼顧民意、財政與產業,才能真正實現「福利惠及鄉親,效益回饋地方」的核心精神。他並表示,有信心,在縣民、村里長與縣府團隊攜手合作下,金門不僅能在春節期間展現熱絡的市場氛圍,更能逐步累積成為一套有溫度、可持續的社會福利制度,為金門的未來發展奠下穩固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