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跨海結友誼 金門與澳洲塔斯馬尼亞學校深化國際交流

來自澳洲塔斯馬尼亞州五所中學師生一行拜會金門縣政府,副縣長李文良親切接待,並以流利的英文和他們交談,座談結束後,李文良代表縣長陳福海致贈金酒與貢糖,在縣府服務台前階梯開心合照。(莊煥寧攝)

來自澳洲塔斯馬尼亞州五所中學師生一行拜會金門縣政府,副縣長李文良親切接待,並以流利的英文和他們交談,座談結束後,李文良代表縣長陳福海致贈金酒與貢糖,在縣府服務台前階梯開心合照。(莊煥寧攝)
教育無國界,友誼跨海洋。金門縣與澳洲塔斯馬尼亞五所中學的教育交流活動近日圓滿落幕,為期一週的行程中,雙方學生在學習、文化與生活上展開深度互動,建立起超乎預期的情誼。金門縣副縣長李文良特別於活動尾聲接見交流團師生,感謝遠道而來的澳洲師生,並在座談中肯定此次交流成果豐碩,雙方更達成共識,未來將積極推動「一個月、一學期,甚至一學年」的長期交換計畫,讓教育交流不再只是短暫的旅程,而是持續深化的文化橋樑。
歷經一週豐富多元的教育與文化體驗,來自澳洲塔斯馬尼亞州五所中學——Devonport High、Reece High、Burnie High、Wynyard High及Latrobe High——共9位師長與20位學生,昨(13)日下午結束在金門五所國中的入校課程後拜會金門縣政府,副縣長李文良在縣府新聞發佈室接待他們,縣府教育處黃雅芬處長、國際教育中心莊錦智校長及相關人員在場陪同。
李文良副縣長在接見時表示,這次交流不僅促進了雙方學生的學習交流,更重要的是激發了彼此的好奇心與探索慾望。他指出,澳洲學生的到訪為金門校園帶來了嶄新的活力與視野,也讓金門學生從異國同儕身上學到更多文化差異與學習方式,達到「互惠互利、相互啟發」的目的。他強調:「教育交流的意義不只是看風景、走訪學校,而是讓年輕人透過真實接觸,理解世界的多樣性,學會尊重、包容與分享。」
塔斯馬尼亞交流團此行參訪了金門多所學校與社區機構,包括體驗校園課程、參加集會活動、品嘗在地美食、走訪戰地文化景點等。Reece High校長莫睿堂在回饋中表示,金門社區的熱情款待與學校師生的真誠互動,讓他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溫暖與友誼」。他指出:「我們原以為一週的行程只是簡單交流,但學生們與金門家庭及同學建立的連結遠比預期更深厚。當天早上要離別時,許多學生流下了眼淚,這證明了這段友誼是真誠而長久的。」
學生們在分享時也充滿感動。有學生提到,金門的學校讓他體驗到「團體共餐」的制度,從準備餐點到飯後清潔,人人動手參與,體現出平等與互助的精神;也有學生說,金門學生在課業上的專注與毅力,讓他重新思考自己對學習的態度;還有學生興奮地談起校園集會上的舞龍與鼓樂表演,讚嘆「那是一種來自文化自信的能量」。
除了教育現場的觀察,澳洲學生對金門的歷史文化更是印象深刻。他們參訪古寧頭戰史館、八二三戰史館及具有歷史意義的皇龍洞坑道,透過實地體驗,感受當年戰地氣氛與歷史張力。「在黑暗中穿行的那一刻,我們彷彿能體會當年士兵的緊張與勇氣,這真是一段又酷又深刻的經驗。」學生興奮地說。
李副縣長聆聽完學生們的分享後,也回應道:「這樣真誠的互動與感動,正是交流最珍貴的價值所在。」他表示,許多澳洲學生表達希望能在金門停留更久,這樣的想法與縣府推動國際教育的方向完全一致。金門縣將持續與塔斯馬尼亞相關學校與教育單位合作,研議長期交換計畫的可行性,讓學生能有更充分的時間深入當地生活、參與學習,進一步培養跨文化理解力與國際視野。
Reece High校長莫睿堂(Thomas Murray)校長也提到,李副縣長的兒子曾赴塔斯馬尼亞就讀近一學期,這段親身體驗正好印證了長期交流的深遠影響。他認為,金門學生在塔斯馬尼亞的學習歷程,也為當地學生帶來啟發,形成真正的「雙向學習」。
座談最後,李副縣長除重申金門在接待外賓與學生方面的安全保障措施,也熱情邀請澳洲師生未來能以「個人名義」再次回訪金門,無需任何政府許可。他並親自遞上名片,表示縣府將全力協助後續的交流與合作。
本次金門國際教育中心也特別安排澳洲師生共同觀賞曾入圍第9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短片候選《金門》(Island in Between),讓世界重新看見金門這座島嶼的故事。李副縣長提到:「這部片呈現金門作為文化與歷史交會點的意象,而今天的教育交流,就是這座島嶼故事的延續。」澳洲師長也深表贊同,指出未來若澳洲學生能在出發前先觀賞這部影片,將能更深刻理解金門的歷史脈絡與文化能量。
這次交流不僅是一場文化的邂逅,更是兩地教育情誼的重要里程碑。透過一週的互動,雙方師生在學習態度、文化認知與人際情感上都有顯著成長,也為日後金門與塔斯馬尼亞的教育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李副縣長期盼,未來能持續拓展國際教育合作網絡,讓更多金門孩子有機會「走出去看世界」,同時也讓世界「走進金門,認識這座有故事的島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