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縣府持續優化教育環境 柏村國小共融校舍規劃啟動 從幼兒園出發 多單位協力推動校園改善 落實教育建設以人為本理念

發布日期:
記者: 李映蓉/縣府報導。
點閱率:143
縣長陳福海走訪柏村國小,希望在各單位協力下,持續優化教育環境。(薛子軒攝)

縣長陳福海走訪柏村國小,希望在各單位協力下,持續優化教育環境。(薛子軒攝)

金門縣政府持續推動校園教育環境優化,昨(13)日於縣長室召開「柏村國小老幼共融教學大樓與幼兒園新建工程」簡報會議,由建築師團隊就整體規劃理念與校園空間布局進行報告。縣長陳福海親自主持,並與教育處、工務處及主計處等單位共同研討建設方向。柏村國小校長許雪芳率領教師代表與會,分享學校實際需求與未來教學願景,期盼打造兼具安全、互動與學習功能的校園環境。
縣長陳福海指出,對金門而言,教育建設不能只看硬體外觀,更要思考孩子在校園中如何成長與學習。柏村的規劃從幼兒園開始延伸,目的是打造一個讓孩子安心探索、老師能專注教學的校園環境,而不是只為形式而建。他也特別提到,學校的每一項規劃都不是為了形式,而是要真正回應教學現場的需求,因此他非常重視教師意見,未來在設施設計與動線安排上,都會持續聽取第一線教學人員的想法,讓校園更貼近孩子的學習節奏,真正成為支持教與學的空間。
建築師團隊於簡報中展示校舍設計理念,提出以「保留自然、動線安全、空間共融」為主軸,保留校園原有樹木,並規劃戶外遊戲與緩坡空間,讓幼兒在綠意中活動與探索。建物採圓角與流線配置,減少高差與銳角,營造柔和、安全的學習環境。一樓規劃幼兒教室及保健空間,並設置共融教室,以提供多元活動使用;二樓則設活動空間與遊戲區,並透過廊道串聯室內外動線,提升整體使用連續性。
校長許雪芳表示,柏村國小現有的幼兒教室使用多年,許多空間與設備在課程運作上已顯得不足,確實需要透過新建計畫進行改善。她提到,這次校舍規劃對學校而言,不只是增加使用空間,更關係到教學品質與孩子的學習環境,希望未來的新校舍能為師生提供更穩定、安全的教學條件,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擁有更完善的校園支持。
教育處亦指出,老幼共融空間未來不僅可作為課程活動的延伸場域,也有機會成為社區參與的平台,讓長輩在適當規劃下走進校園,透過故事分享或陪伴互動,為孩子帶來不同的學習經驗。教育處表示,空間的規劃目的在於支持教育本質,讓學校在強化教學功能的同時,也保留與社區交流的彈性,使校園在使用上更具多元面向。
在動線規劃部分,工務處也就校門出入口與幼兒接送動線提出提醒,強調應區隔人車通行,並預留無障礙與遮蔽動線,確保幼生在不同天候下的行走安全。同時也建議在後續設計上考量日常通行與管理需求,讓校園在啟用後能順利運作,不影響師生通行與安全。
縣長陳福海最後強調,教育不是單一工程,而是一項長遠責任。他指出,校園建設的重點不在外觀,而在於是否真正回應孩子與教師的需求。縣府未來會持續與學校保持溝通,逐步補強教學空間與支持系統,讓老師在現場能專心教學,家長也能放心託付。他表示,柏村的規劃並非個別案例,而是金門持續推動校園改善的一環,縣府會與各校攜手推進,在不同校園逐步提升學習環境,讓更多孩子能在好的條件中安心就學、穩健成長。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