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玉芬新書《島嶼星空下》出版 書寫烈嶼家族與時代記憶

縣籍作家洪玉芬的新書《島嶼星空下—烈嶼人的悲與歡》出版,洪玉芬於台北新書座談會中分享創作點滴。(楊樹清提供)

洪玉芬和老父親洪天映一起接受眾人的祝賀。(楊樹清提供)
縣籍作家洪玉芬的新書《島嶼星空下—烈嶼人的悲與歡》,通過金門文化局的遴選,於光輝的十月初由九歌隆重出版。
這本書洪玉芬花了5年時間書寫完成,半年的編輯,眾所矚目。她以父母為原型創造出二位「假設」主角,虛實交錯,沿著主線發展,散文體的語言具有小說戲劇章節。透過自身家族3代的故事,重現離島金門的韌性生命力,如何在貧困環境下走過他們拚搏的人生。藉著父母近一世紀的生命故事,融入烈嶼島的歷史、習俗、人文,展開一幅金門日常風俗的工筆畫長卷,細膩鋪陳出許多不為一般人所知的細節。
《島嶼星空下:烈嶼人的悲與歡》全書57個篇章,每一小篇都是一個獨立的故事,篇與篇串成一個「小長篇」。筆下人物鮮活立體,雖寫一個家族故事,卻不僅是「一家人」的故事,更是「一個地方」的變遷史,也是一部珍貴的金門文學島嶼、時代之書。
這本書的出版,引起文壇的注目與重視。文壇重量級的作家群紛紛推薦有:四人寫序(林黛嫚、郝譽翔、楊樹清、侯建州)與八人寫推薦語(王瓊玲、石曉楓、吳鈞堯、牧羊女、黃春美、楊宗翰、蔡素芬、盧美杏)。此書佳評如潮,「意圖更宏大的藉一個家族反映一個時代與金門烈嶼的歷史命運,情深意摯勾勒人物的生活與心聲。作者對原鄉烈嶼的強烈情感,既敘述家族,也讓烈嶼在台灣文學座標上更為明確突顯。」
「為烈嶼小島留下珍貴的人文印記。書寫歷程橫跨五年,融合親情、歷史與鄉愁,篇篇真摯感人,是一部島嶼百年風華的生命紀實」。「烈嶼女兒寫家族故事,以四十篇章為父母造像,筆觸清新而節制。洪玉芬娓娓訴說大時代戰火下的小兒女情事,落番南洋、苦守鄉土,無一不是血淚史;故鄉烈嶼青岐的風俗地理、人情日常,亦俱現其筆下。」洪玉芬針對為慶祝國慶歸國的台商,特別於日前在近台北車站的「萊克共享空間」,舉辦了一場座談會。溫馨、歡樂、知性、正能量、往前走……是座談會的主調。有人從非洲來、有人從中南部來、有人參加完要趕飛機出國做生意……一個個從四面八方來,一下間擠滿了現場,座無虛席。座談會由牧羊女、張姿慧擔綱主持人,整場牧羊女發揮幽默長才,妙語如珠,輕鬆的口吻,帶動整場輕鬆歡樂的氣氛。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是,洪玉芬96歲的洪天映老父親率其子媳李幸容,一人彈琵琶,一人唱南管樂曲—(三千兩金),加上洪玉芬夫婿陳正民的四人薩克斯風樂團吹奏老歌—(夜空)(相思雨),為座談會揭開溫馨的序幕。
金門鄉親多人紛紛為這本書站台,除了牧羊女與張姿慧之外,尚有作家吳鈞堯和李如青,傑出企業鄉親楊婉苓與洪啟瑞。吳鈞堯說書,詼諧知性,以「哭與不哭」有趣的題目,點出洪玉芬在散文與小說書寫風格的共通點,皆以慈悲為懷,良善為出發點,筆下充滿情感,但在這本書情感的收束更進一層,以散文小說文體,初寫這系列時他就相當看好。楊婉苓以自身相似同是雜貨商的女兒背景,點出遊子懷鄉情懷,以及分享書中令她感動的篇章,引起在場來賓很大的共鳴。李如青更以特殊觀點,分享大家這是小小的一本書,裝下大大的一座島嶼,太讚了。洪啟瑞以洪清漳的青岐港照片為教材,指出沙溪堡貴山一帶歷史地理的重要性,現場聽眾覺得耳目一新,對烈嶼更進一步的認識。除此之外,講師群陣容浩大,尚包括前國貿局長黃志鵬、模里西斯僑委明翠中、台灣非洲經貿協會副理事長楊武鉉,這些重量級的講者,其智慧之語與獨到見解,個個精彩的話語,照亮了這本小書。
洪玉芬表示,傳承是一件很莊嚴神聖的事,它包括生命與精神。藉這本書讓家鄉烈嶼的美好,被世人看得見,讓小島歷經百年來的磨難仍屹立不搖,這股精神,繼續流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