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打造宜居宜學」專案報告 議會關切教育建設與財政負擔 促縣府通盤檢討

發布日期:
記者: 許峻魁/議會報導。
點閱率:58
字型大小:

第八屆金門縣議會第十六次臨時會昨日進行第二天議程,會議排定進行「打造宜居宜學的金門」第二次專案報告,議長洪允典除要求縣長陳福海,針對議員提出的各項建議,帶回好好研議,他也強調「縣庫是全體鄉親的錢,每一塊錢都要花在刀口上。」議會更是縣府花錢的守門員,雖然花多少錢是由縣府編列預算,但議會要做的就是為縣民把關,審查預算花得合不合理,他強調縣府預算沒花在刀口上,錯誤政策比貪污更可怕。
洪允典說,審計部福建省金門縣審計室113年度辦理縣政府所屬各機關學校採購案件執行情形稽察結果,尚待檢討改進彙整所發現之共同性缺失,合計4方面、13項缺失,在規劃設計方面:工程設計階段未妥為規劃及審查,致施工期間經常變更設計;審查專案管理單位及統包商設計方案期程冗長,影響既定完工期限。招(決)標作業方面:緊急事故發生後至簽辦採購核准時間相隔甚久;因調整預算及投標資格等屬於招標文件內容重大變更,未依規定重行辦理第一次招標;採購案件屬性歸類錯誤;逾期刊登決標公告。履約施工管理方面:多項工程材料欠缺廠商施工自主檢驗及監造單位查驗紀錄文件,現場工程品質管理作業未臻確實;未經會勘確認即先行施作,嗣經反映後拆除重作,造成浪費公帑支出;工程施工查驗缺失多未依期限改善。驗收結算方面:未及時完成變更設計程序,延至完工後始與廠商辦理議價;竣工圖說審查作業緩慢,遲未啟動驗收;部分公共設施完工驗收後,未辦理財產產籍登記,影響設施維護管理等情事。
洪允典認為,金門縣政府今年5月27日專案報告所列出教育處計畫建設工程項目共計13件,建設總經費計26億2403萬餘元,卻必須在很短時間內,執行13件學校工程預算採購,如此情況相當罕見。而且當中除了金東全民運動館案中的1億元為中央補助款以外,其餘25億餘元均需由縣庫自行籌措支應,更是匪夷所思!多位議員於上次專案報告質詢時,亦提及學童人數下降,縣府卻大手筆興建校舍等諸多疑義。
洪允典質詢主計處長王崑龍時表示,縣長陳福海參選時的政見誓言「縣庫水位要回復到100億元」,目前縣庫餘額多少錢?這些學校工程是否有向中央爭取補助款?洪允典呼籲,千萬不要把縣府掏空了。
王崑龍回應指出,目前縣庫節餘約60多億元,學校工程26億屬於縣府自籌,中央補助約兩億多,採分年編列,縣府到114年已經編列兩億多,後續還有二十多億,縣庫是足以應付的。
洪允典另提出多項質疑表示,現在是高齡少子化的年代,地區學童人數呈現下降的趨勢,甚至部分學校也有在討論是否併校等議題,如果仍投入大量經費興建校舍是否確有其必要性?未來會不會有校舍閒置情形?他詢問教育處是否有針對全縣教育環境進行總體檢?
且按照正常的預算程序,教育處應編列年度預算,且經議會審定後,才開始進行發包作業,如今卻突然於年中提出追加減預算,復於過程中又改以「教育發展基金」先行支應,如此另闢巧門,以圖躲避議會監督。洪允典詢問教育處到底有甚麼理由急於發包?為何刻意躲避議會監督預算?
而目前多件工程案件一直流標當中,顯見金門地區尚有缺工、缺料等議題必須克服,縣府瞬間大量推出工程案件,連地區廠商都無法消化,也會排擠其他公共工程進行,甚至多次流標後,也要檢討提高底價等問題,又上開工程案的招標程序中,有數個案件呈現沒有預算,就已經處於招標的狀態。洪允典問,教育處為何急於招標?
教育處長黃雅芬說,少子化是世界各國趨勢,但是有地域的特殊性問題。工程部分教育處會依照行政程序來辦理。
洪允典還說,金門是最接近大陸的離島,在早年戰地政務「工業臺灣、軍事金門」規劃下,建設以軍需為主,青壯人口多「臺漂」尋求經濟發展,當地在解嚴前已逐漸浮現人口老化趨勢,對醫療、照顧、財稅與社福政策都造成深遠衝擊。陳福海當初的選舉支票,是要幫縣庫找回失去的100億,如今要建校等同要把縣庫花光,這樣不就跟上屆縣長花光縣庫100億的意思一樣,記得這屆縣長的就職典禮選在大同之家舉辦,現在全世界高齡少子化已成趨勢,超高齡化的人口如同海嘯撲面而來,根據金門縣政府最新統計,截至今年第1季,全縣高齡人口已是幼年人口的兩倍,現今金門的老人照護設施又嚴重不足;而許多學校已進入合併、校舍閒置的狀態,顯然應該要先在5個鄉鎮分別蓋老人長照中心(大同之家),為高齡社會提早做準備,而不是急著花光縣庫投資興建少子化的幼教設施,這就是他質詢中所說的錯誤政策。
議員李養生認為,宜居宜學是縣長選舉主軸,而金門要產出什麼樣的人才,要從軟體與硬體並重下手,尤其是幼兒,營造優質幼兒園舍、推動創意課程的兩大亮點,他請教教育處所培育出來的幼兒,未來在國際上將是怎樣的人才?培育出來的人才未來如何在國際上與對手立足競爭,這才是宜居宜學,但報告幾乎是在唬弄議會,沒人了解教育所培植出來百年的人才。
李養生說,方向要抓對,既然是宜居宜學,要培植怎樣的人才教育處應該要交代,這些人才是以後要與國際競爭的,小朋友的學習兩歲到六歲很重要,尤其是語言,報告中看不到外語,沒有外語要怎麼跟人家對話,是否要等到國中才開始學?他直言報告中沒看到給了教育處許多經費,用在哪些地方?人才如何產生?
在工程部分,李養生說,全世界進步國家都在用三方建模,台灣近幾年才在推動,工程問題要與時俱進,跟先進國家學習,台灣近幾年才跟進,他建議教育處要去跟工程會請教,才不會錯誤百出。
體育設施部分,李養生指出,金門已經產生世界級金牌得主,金門要做體育設施應該提升規格,整個體育教育要跟國際接軌,否則要如何運用金牌,要有效抓出來運用,這才叫教育。他希望下次定期會,教育處有明確的改善,說明如何做百年教育。
議員陳泱瑚質詢時則是要求縣長針對該報告進行說明,他說,報告中13項工程,過程縣長是否了解,動機為何?他並強調,教育是百年大計,金門少子化要審慎評估校舍興建,少子化問題要整合教育資源。
陳福海說,教育部編列給地方的預算,是根據學生人數、教職員人數分配,要跟教育部爭取經費很辛苦,但跟交通部內政部要經費卻較容易,因此教育預算,地方要正視自己的需求,每個學校都是零零落落,他指出開瑄起建新校舍是一個成功的案例。他還說,澎湖100億中央補助90億,金門100億中央卻只補助60億,只因為中央說縣庫有盈餘,他感謝財劃法重新分配,預算一定會增加,他接任縣長時,財政剩下40億,每年要發現金20億,但是秉持議會要求,該做的建設要做並進行調整,不過教育如果現在不做,做好友善環境,這13項工程都是師生需要的工程,他每個月秉持錢用在刀口上,但是對教育的投資是尊重。
陳福海說,他感謝前處長孫麗琪、現任處長黃雅芬以及有工程專業背景的副處長董雲馨;他強調,審議報告提到的任何問題一定會謹慎,不足及該修正之處也一定會檢討,但是每一項工程一定合法合規,議會給予的指示也會嚴謹看待。他每個月檢視財務報告,十月縣庫已經來到70億,錢要花在道路、公共工程、基礎建設外,教育也是他個人很重視的,學校有需求他一定願意做。而運動部成立,他認同全民運動是訴求,金寧國中去看勘時,高達五十年的建築,城中校舍也將近五、六十年了,這一定要改善,所以提出相關計畫希望議會支持。
陳福海更說,校園環境友善對孩子很重要,蓋校舍是他尊重各校師長、家長以及孩子們所需要的環境,金門常住人口六、七萬,但若未來有發展人口是有可能增加,不過基礎環境要先打造,眼前教育設施一定不能手軟。老幼照顧他都很認真看待,禮運大同篇中所提的老有所終、幼有所長、壯有所用他也會努力,整個縣府團隊都會很注意,財政也一樣有信心,未來財劃法明年可以看到相對補助款會增加很多。
議員洪鴻斌則是提醒陳福海,他說,他雖認同硬體要全數更新,有些是危樓或是建設要與時俱進,但等到未來興建完成以後,師資該怎麼辦?不論教學或是運動,他認為都要雙頭並進,該如何把小朋友教好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希望縣府要朝向這個方向來努力。
議員董森堡指出,報告所提工程繁多,金額龐大,細究內容暴露「重硬體、輕教育;重預算、缺績效;重建設、少整合」的問題,報告內容幾乎是工程列表與金額數據,看不出對教育發展的整體方向。他建議教育處主導規劃全縣教育建設藍圖(Master Plan),納入人口變化、學區需求、教育趨勢,並建立年度成效報告機制,讓議會與民眾清楚看到政策成效,同時也建議成立「教育工程督導小組」,每季公開工程進度與執行率,流標兩次以上的案子,應重新檢討預算合理性與設計可行性。對進度落後的工程,要求廠商與單位提報「改進時程表」。
此外,董森堡還說,老舊危險校舍的整建與改善是營造優質、安全教學環境的重要目標。然而,多次流標導致工程延宕,延長了學子在不安全或臨時空間學習的時間,這是行政部門低效率的具體表現,因此應該要建立跨局處「預算與招標協調小組」,針對屢次流標的案件,教育處應主動與工務處、主計處及外部專家學者,共同組成協調小組,在招標前審查工程底價的合理性、設計圖說的完整性,以及預算是否充分反映當前營建市場成本,杜絕因行政作業疏失導致的流標現象。他並認為,教育處應在縣議會網站或縣府公開資訊平台,定期(例如每季)公布教育處及各校地方教育發展基金中,針對大型建設專案(如金城體育館7億元)的實際執行數、進度百分比以及與年度計畫的差異分析,以利民意代表與民眾監督預算使用的效率與進度。
另董森堡問,教育處有無進行未來十年的學齡人口預測?這六所幼兒園完工後,有沒有可能出現「一園兩班」或「空班」的情形?未來師資與維護費用誰來負責?金門現在面臨少子化、人口外移,若不審慎規劃,這些新園舍可能成為「空殼工程」。他建議導入「模組化校舍設計」,可依入園人數調整使用。推動「幼托共育中心」,結合長照、親職教育,避免設施閒置。建立「學齡人口動態預測系統」,滾動檢討新建計畫。
董森堡還說,體育場館投資重疊、維運成本恐成黑洞,報告中顯示金城綜合體育館7億、金寧體育館3.3億、烈嶼樂活館1.18億、金東運動館2.1億、高職SPA館1.2億元,光體育相關建設就佔了超過15億元。但金城與金寧體育館功能相似、距離不到10公里,為何要各蓋一座?這些館場完工後,日常維護與人員開支怎麼辦?有無營運計畫?教育處有沒有盤點全縣運動人口與使用需求?我們不能讓「全民運動館」變成「全民蚊子館」。
董森堡建議,應建立「運動設施總體規劃(Sport Facility Master Plan)」,避免重複投資。採「公辦民營(PPP)」或「委外經營」模式,引入專業團隊。強化場館與觀光、休閒活動或賽事結合,發揮地方產業效益。另應推動老舊體育館的「活化與轉型計畫」,針對現有老舊、無法滿足高水平比賽需求的體育館,應立即編列專案預算進行結構安全與基本機能(如止漏、通風、環境清潔)的優化。同時,鼓勵這些老舊場館在非上課時間更積極地開放給社區居民,強化「社區資源共享」,使其在完成新場館建設前仍能發揮最大的全民運動功能。
議員吳佩雯則是認為,現階段金門縣同時規劃十三項幼兒園及運動場館,大興土木,並且已有工程案連續兩次流標,她憂心接下來即將面臨在地廠商無法承作工程、外地廠商考量成本不願意來投標,加上缺工缺料、導致工程延宕,時間一久物價上漲,勢必不久的將來這些工程又必須無限追加預算仍無法完成,甚至又要面對變更設計或全部砍掉浪費公帑的困境。
此外,吳佩雯認為,僅就金門島上就要蓋六間幼兒園,未來面臨少子化趨勢,勢必有師資不足、流浪教師等等衍生問題,因此建議不如集中資源,減少幼兒園數量,增加場域大小、加強聘選優質師資及軟體教育資源,才能優化幼兒教育環境。她建議,這十三項工程幾乎全部使用縣款,目前縣庫僅剩不到70億,今年就要規劃做28億的工程,所以擔心未來幾年內縣庫即將見底,甚至負債;況且,今年審計報告亦提出「截至113年底止,未來需支付舊制公教人員退休金及優惠存款差額利息計49億5,155萬餘元,亦可能產生日後財務負擔」等警示,她質詢縣長陳福海,在剩下的任期要如何開源節流?該如何因應縣府目前要面臨的財政負擔?並希望陳福海在會後仔細研議,於定期會時再一併回答。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