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擴大保種庫及復育基地 縣府野放大鱗梅氏鯿魚苗

發布日期:
記者: 陳麗妤/綜合報導。
點閱率:97
字型大小:
縣府在擎天水庫辦理大鱗梅氏鯿野放活動。(陳麗妤攝)

縣府在擎天水庫辦理大鱗梅氏鯿野放活動。(陳麗妤攝)

縣府在擎天水庫辦理大鱗梅氏鯿野放活動。(陳麗妤攝)

縣府在擎天水庫辦理大鱗梅氏鯿野放活動。(陳麗妤攝)

縣府為守護金門珍貴原生淡水魚類資源,10月17日在產、官、學跨單位以及軍方代表參與下,於擎天水庫辦理「大鱗梅氏鯿野放活動」。將800尾健康的珍稀原生淡水魚(其中計有大鱗梅氏鯿魚苗、高體鰟鮍、鯽魚及鯉魚)放流入水庫中,藉以展現近年來復育之成果;同時也以現場穩定具自然性之水域,擴大「保種庫」及野外復育基地,讓金門原生魚保育工作再向前邁進!
「大鱗梅氏鯿野放活動」於10月17日上午10時30分,假擎天水庫辦理,由縣府產業發展處農林科科長李姿維、再生魚坊執行長陳光耀、國立金門高級農工職業學校養殖科主任回兆年、金門守備大隊政戰處長吳風鎮、金門縣自來水廠、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等單位攜手合作,進行人工繁殖魚苗野放作業,並將800尾健康的珍稀原生淡水魚(包括大鱗梅氏鯿魚苗、高體鰟鮍、鯽魚及鯉魚)等放流入該水域中,用實際行動落實生物多樣性保育及生態復育工作。
關於大鱗梅氏鯿,金門縣政府產業發展處指出,大鱗梅氏鯿(學名 Metzia mesembrinum,又稱大鱗細鯿)為國家三級保育類淡水魚類。自1920年代以來,此魚在台灣本島已不復見。根據近年調查資料,金門本島成為全球僅存的大鱗梅氏鯿自然棲地,其族群數量稀少且分布有限,因此,保育工作刻不容緩。
縣府產業發展處指出,為保存大鱗梅氏鯿族群,自2021年起,在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的計畫支持下,縣府委託再生魚坊團隊執行「金門地區保育類淡水魚大鱗梅氏鯿族群動態監測及珍稀原生淡水魚保種計畫」。團隊在進行全島性水域調查時,發現部分引水系統如田浦水庫及金沙溪等流域出現外來魚種,且具繁殖跡象,顯示外來種入侵已對本地生態構成威脅。為防止原生魚族群進一步縮減,再生魚坊即啟動人工繁殖與移地保種作業,並成功在太武池及龍陵湖建立穩定族群。
農林科科長李姿維也補充指出,在中央計畫和經費支持下,縣府委託再生魚坊協助進行大鱗梅氏鯿復育保種工作,經過多年的努力,保種數量(縣府產發處統計)截至2025年9月底,太武池及龍陵湖監測數據顯示大鱗梅氏鯿族群量平均推估分別達28,456尾及15,423尾,已有顯著的成果。鑑於數量達一定水平後,魚種移到野外放流,共野放800尾,希望魚種融入自然環境,擴大復育基地。
再生魚坊執行長陳光耀也說明,野放地點擎天水庫,其於斗門溪上游水系,屬軍方管制區,環境天然、干擾少,能有效避免因人為開發或農業灌溉造成的棲地破壞,極適合作為金門原生魚類的「保種庫」及野外復育基地。而且擎天水庫水域的穩定性及自然性,將有助於建立健康且穩定的原生魚族群結構。此次野放800尾健康的珍稀原生淡水魚苗(包括大鱗梅氏鯿魚苗600、高體鰟鮍100、鯽魚及鯉魚各50)。陳光耀也說,今年首次與金門農工養殖科產學合作,學校也提供300尾大鱗梅氏鯿魚苗,並共襄此次保育行動。
金門高職養殖科主任回兆年也表示,在縣府及再生魚坊邀請下參與此次野放工作,養殖科配合保育魚種課程,師生已推動大鱗梅氏鯿保育工作多年,希望藉此次活動也讓外界見到養殖科的復育成果。
縣府產業發展處也指出,此次擎天水庫野放活動,公私協力、跨機關合作的成果,象徵金門原生魚保育工作邁向更廣域、系統化的階段;也是生態復育工作的重要里程碑,對已絕種之台灣原生淡水魚後續復育工作規劃上極為重要。後續將持續與相關學術單位合作,進行魚群監測與棲地環境管理,確保野放族群能成功融入自然環境並穩定繁衍。未來縣府將持續配合中央政策推動及保育業務推行,讓生態資源永續繁衍。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