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傀儡戲劇團三大學巡演 以指掌乾坤開啟跨界對話

金門傀儡戲劇團受邀三校巡演。(劇團提供)
金門非物質文化資產再掀新風潮。金門傀儡戲劇團於近日連續三天受邀前往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靜宜大學與國立中央大學,展開「指掌乾坤」系列講演與示範演出,透過一場場兼具藝術美感與文化思辨的跨界對話,展現傳統戲偶在當代教育場域中的新生命,深獲師生熱烈迴響。
首站在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登場,由該校漢學所主辦,金門傀儡戲劇團團長蔡遠進率領團員,以「傳統偶戲的當代表現」為題,從金門傀儡戲的歷史源流、操偶技藝到戲偶造型美學層層解析,讓現場觀眾在理論與實作交錯中,體會「指掌之間,乾坤萬象」的傳統藝能魅力。隨著戲偶在指尖翻轉、起伏,觀眾的驚嘆與掌聲此起彼落。雲科大師生紛紛表示,原以為木偶戲僅是民俗娛樂,實際觀賞後才明白其中蘊含深厚的文化哲理與人文精神。
金門傀儡戲劇團來到靜宜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系,針對「文化資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課程舉辦專場講演。蔡遠進以自身三十餘年的演出與傳承經驗為例,講述金門傀儡戲如何從戰地文化的信仰儀式,轉化為兼具藝術性與教育性的表演形式。他更以輕鬆互動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傳統技藝如何融入現代文創產業,例如以戲偶角色開發周邊商品、或以偶劇形式詮釋地方故事。
活動最終站於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舉辦的「文院學術增能論壇系列講座(八):中西偶戲跨界對話專場」。蔡遠進團長與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助理教授王瑞婷同台對談,分別以〈指掌乾坤〉與〈神話、文學、民間喜劇:歐洲的木偶戲〉為題,從東西方偶戲的歷史脈絡、文化象徵與敘事手法展開深度交流。
現場座無虛席,兩位講者以影片片段與實例分享對照,呈現中西偶戲在角色塑造、舞台語彙與社會寓意上的異同。王瑞婷指出:「歐洲木偶戲多以諷刺與戲謔反映人性,而東方傀儡戲則結合信仰與儀式,體現民間對天地與命運的敬畏。」蔡遠進則回應:「金門傀儡戲是庶民的文化劇場,在指掌之間傳遞對生命的理解與祝禱。」雙方對話激盪出跨文化研究的火花,也使傳統藝術在學術殿堂中綻放新的光芒。
蔡遠進團長表示,金門傀儡戲源遠流長,是地方民俗與宗教信仰的重要載體。「我們希望讓青年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不是過去式,而是活在當下、走進生活的文化力量。」他強調,唯有讓傳統藝術能與當代社會產生連結,文化資產的保存與再生才有真正的意義。
近年來,金門傀儡戲劇團積極走出地方,參與國內外藝術節與文化展演,持續與學校合作推動教育推廣與工作坊,將傳統技藝轉化為文化學習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