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60載筆墨情 守護島嶼記憶 見證金門新時代

發布日期:
記者: 蔡麗玉/專訪報導。
點閱率:116
字型大小:
金寧鄉長楊忠俊賀金門日報創刊60周年。(蔡麗玉攝)

金寧鄉長楊忠俊賀金門日報創刊60周年。(蔡麗玉攝)

見證歷史 從戰爭到和平
《金門日報》自1965年創刊,正值戰地政務時期。當時資訊封閉、氛圍緊張,一份能即時傳遞政令、報導前線消息的報紙,對守備官兵與居民而言,是不可或缺的精神依靠。
金寧鄉長楊忠俊受訪時指出,當年的報紙不只是載體,更是一股安定人心的力量。它承擔「記錄與傳遞」的責任,見證特殊年代,成為戰地歲月裡的凝聚支柱。六十年過去,金門早已從軍事前線蛻變為和平觀光島嶼,而《金門日報》正是這段歷程的重要見證者。
掌握資訊 基層的好夥伴
對基層治理者而言,媒體的力量不容小覷。楊忠俊強調,《金門日報》長期扮演政令宣導、輿論平衡、民情反映的角色。從鄉政建設、教育文化到交通環保,報社始終第一時間深入現場,真實報導地方大小事,讓行政機關能掌握基層脈動,也讓居民獲得正確資訊。
「媒體是社會公器,更是行政體系的重要夥伴。」他表示,正因為六十年累積的專業聲譽與新聞倫理,《金門日報》才得以成為金門人最信賴的資訊來源,這種信任是任何公共政策推展的重要基礎。
紙本為橋 伴隨地方轉型
回望金門發展歷程,從戰地管制走向觀光開放,從傳統農漁社會邁向智慧島嶼,《金門日報》始終在場。
楊忠俊表示,報紙就像一條橫貫歷史的長河,以筆為舟、以紙為橋,陪伴金門度過每一個挑戰與蛻變時刻。如今的金門,早已是一座融合戰地歷史、人文底蘊與國際觀光的和平之島,而《金門日報》正是這段蛻變中不可或缺的見證者。
深耕社區 凝聚世代情感
近年來,《金門日報》更積極推動多元化報導,深入社區故事、發掘地方文化、關注青年返鄉創業。楊忠俊指出,這些報導不只是新聞,更是一種情感連結。
對長輩而言,它承載著家鄉的集體記憶;對年輕人來說,則是理解文化、建立認同的重要管道。透過文字紀錄,報社牽起世代間的橋樑,讓金門人重新發現土地的珍貴價值。
數位運用 拓展傳播能量
 隨著數位化浪潮來襲,媒體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楊忠俊認為,《金門日報》展現了積極因應的態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電子報的推出。
「電子報是旅居海外金門鄉親最倚賴的精神糧食。」他分享,許多鄉親每天一早打開電子報,就像回到熟悉的土地,感受到來自家鄉的溫度。
他指出,這種即時的連結既是科技的便利,是報社堅持初心的展現。《金門日報》在地耕耘,更透過網路平台把「家鄉的聲音」傳得更遠、更廣,讓金門人無論身在何處,都能與這片土地緊緊相繫。
連結民意 凝聚地方共識
「新聞不只是事實的傳遞,更是社會對話的平台。」楊忠俊強調,《金門日報》以平衡、理性與深度的筆觸,長久以來連結政策與民意,建立起鄉親的信賴感。
他期盼未來,報社能持續透過文字真實記錄在地人事,並進一步引領公共討論,凝聚地方共識,成為推動金門向前的重要橋樑。
 「六十周年的慶典,不只是報社的里程碑,更是全體金門人的榮耀。」楊忠俊語重心長地說。
專訪最後,楊忠俊以一句深具意涵的話,點出《金門日報》的價值:「金門需要媒體的溫度。《金門日報》是我們的眼、我們的耳,也是我們的心。」
六十年筆墨情誼,既是歷史的榮光,也是未來的起點。作為島嶼集體記憶的守護者,《金門日報》將繼續見證歷史、陪伴人民、照亮前路。
在邁向新世代的時刻,金門人共同期待這份屬於家鄉的報紙,能再創傳媒高峰,持續承載一代又一代的夢想與希望。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