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蔡世舜見證金門日報轉型 期許再創新局

發布日期:
記者: 莊煥寧/專訪報導。
點閱率:113
字型大小:
蔡世舜。(莊煥寧攝)

蔡世舜。(莊煥寧攝)

「觀念是行為的指導,有新的觀念才有新的作為。」對於前金門日報社經理蔡世舜而言,這不僅是座右銘,更是他將近半個世紀公職生涯的真實寫照。從一名青澀的印刷基層人員,到帶領團隊推動報社電腦化與彩色化,再到身處經營困境力求突破,他將人生最精華的28年歲月奉獻給金門日報社,與它共榮共苦。如今退休回望,他深情地說:「報社不能走入歷史成為墳場,而應再創新架構,成為金門的聚寶盒。」這段不凡的人生旅程,不僅見證了金門報業的興衰,也串起了兩代新聞人的珍貴情誼。
青澀起步:十個學徒,一段革命情感的起點
蔡世舜回憶起民國65年,他考入正氣中華報印刷所,與另外九位夥伴一同赴台受訓的青澀時光。當時他們十人各有所長,他則專攻製版技術。為期六個月的密集課程及技能訓練,白天他們拚命吸收專業知識,夜晚與週末則聚在一起交流生活與學習心得,彼此情同家人。「那是我人生第一次真正感受到『我們是為了一個共同使命而努力』。」他語氣中充滿了溫暖的回憶。
這段時光不僅奠定了他們的專業基礎,也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返金後,這批年輕人立即學以致用,合力完成了金門酒廠的第一批大麴酒酒盒印刷。這項工作不僅是他們學成歸來的首秀,更標誌著金門彩色印刷的新頁正式開啟,為金門的地方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印刷改革:與金門日報一同成長的歲月
民國70年,蔡世舜又被派赴台灣報業見習,學習平版印刷、拼版與PS版操作等新技術。他深知這趟旅程的重要性,因為這將決定金門日報未來的發展方向。返金後,金門日報正式啟用平版印刷,報紙版面因此變得更美觀、更靈活,讓編採人員有了更大的發揮空間。
「那時候報社終於有了『自己的味道』,不再只是傳遞訊息,而是能抓住讀者眼睛的文化產品。」他笑著說。印刷技術的改革也帶來了實質效益,報紙的廣告收入隨之提升,甚至每週三還能增印彩色特刊,讓讀者耳目一新。
然而,榮光背後是日以繼夜的辛勞付出。報社印刷工作常常需要熬夜趕工,尤其遇到機器出狀況,整個團隊都得徹夜不眠地檢修。蔡世舜幽默地說:「新聞人看的是頭條,我們印刷人看的是『能不能準時出報』。」這句話不僅道盡了印刷人員的辛酸與責任感,也體現了他們對這份工作的熱情與使命感。
電腦化時代:一場艱難卻必須的豪賭
民國80年代初,金門日報面臨巨大的轉型挑戰。在時任社長蕭筧民的遠見下,報社決定推動全面電腦化。這是一場充滿未知數的變革,從規劃、廠房改造、設備採購到人員培訓,每一步都像是一場豪賭。蔡世舜說,為了掌握最先進的技術,由蕭社長率編輯部李錫隆、經理部張金為、印刷廠是由他代表共赴澎湖建國日報取經,帶回了厚厚一疊的資料與經驗,返社後他與經理部同仁許金滄負責行政作業,共同攜手協力肩負重任。
歷時一年半的艱辛籌備,金門日報終於在民國81年6月1日正式啟用電腦排版與全彩印刷系統,取代傳統鉛字排版作業,這不僅是技術上的升級,更是金門報業歷史上的一次里程碑。
「壓力真的很大,但我們知道不能不做。若不跟上,就只能被淘汰。」他語氣堅定地說。這場改革,為金門日報打下長遠的基礎,也奠定了蔡世舜心中「與時俱進」的堅定信念。
印刷廠的高峰與無奈:無法挽回的遺憾
民國84年擔任印刷廠廠長期間,蔡世舜將印刷廠的營運推向了歷史新高。他回顧於民國81年暫代印刷廠廠長期間,致力爭取引進七項自動化印刷與加工設備,發揮生產高效能,不僅大幅提升了印刷品質與效率,更滿足了金門酒廠與地方企業的龐大包裝需求。「那時廠內員工最多達46人,看到年輕人因為印刷廠而有了工作機會,心裡真的很踏實。」這段以廠養報的黃金歲月,是他公職生涯中最驕傲的時刻。
然而,隨著台灣印刷業的開放競爭與大環境的變遷,印刷廠最終在民國99年走上關廠的命運。談及此事,他眼神黯然:「那是最心痛的一刻。當年十位同事一起創廠,如今卻無力守住。雖然理解大環境所逼,但情感上真的很難割捨。」
經營困境:報社最沉重的五年
民國92年,蔡世舜重返報社擔任經理,正面臨報社最艱困的時期。營運困難,仰賴縣府補助,議會也嚴格監督。那五年,他心裡承載著巨大的壓力。他共提出七份改善與轉型計畫,涵蓋營運模式、人事精簡與轉型方向,但都因決策缺乏魄力而無疾而終。
「那五年,是我心裡最沉重的日子。明明看到問題,也提出方案,卻缺少最後一把力氣。機會錯過了,就再也回不來。」他語氣低沉,透露出深深的無奈。
儘管如此,他仍努力為報社留下珍貴的資產,在民國93年爭取購置四色高速自動平版印刷機,日班商業印刷用、夜班報紙印刷用(一機投資、兩面受益)締造高效能投資價值。又在民國96年,他推動報紙數位化典藏,將民國50年代以前的舊報紙掃描保存,並建立檢索系統。「報紙,不只是新聞,它是時代的紀錄。沒有它,歷史會斷層。」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在他心中遠勝於任何經營上的成就。
堅守信念:報社是金門的共同資產
回顧金門日報走過一甲子,蔡世舜認為,報社不只是單純的出版機構,而是全體金門人的共同資產,蘊含著獨特的歷史價值。「報社存在,不是負債,而是資產。它的價值,不在於盈虧,而在於它能記錄地方的政治、經濟、兩岸往來,還有民間多元的聲音。」
他語重心長地說:「新聞從業者要有信念,要挑戰自己、超越自己。唯有如此,才能讓報紙內容更厚實,版面更美觀,進而贏得讀者的心。」
退休後的情感延續:再續青春情誼
自民國65年考入報社印刷所,到111年於金寧鄉公所主任秘書屆齡退休,在45年8個月的公職生涯中,蔡世舜二度在報社任職近30年,奉獻心力、懷舊感傷,如今正值金門日報社60年慶心中有感而發。他說,自己幾乎把青春都交給了報社與公職,看到了印刷技術的演進,也見證了金門的轉型。「辛苦是一定的,但回頭看,一切都值得。因為我見證,也兩度參與了報社的一段歷史。」
如今,蔡世舜也是《正氣自強聯誼會》的現任會長。該會自民國80年成立,會員幾乎都是曾在兩報(正氣中華報與金門日報)任職的舊同袍,現有近70人。「我們一起走過青春與挑戰,如今在聯誼會重逢,感覺時間好像又回到那個滿是鉛字味的年代。」他期許未來報社能轉型再出發,不要被時代淘汰,並堅信「報社若能持續存在,就是金門最珍貴的寶典。」蔡世舜如此期許著,也為這段不凡的人生旅程畫下充滿感恩與不捨的句點。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