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感謝與再生 海島學校返校日 開啟金門海洋教育新篇章

發布日期:
記者: 呂肇中/綜合報導。
點閱率:152
實體CT0漁船改裝的路上船舶教室-海島時光號正式剪綵亮相。(呂肇中攝)

實體CT0漁船改裝的路上船舶教室-海島時光號正式剪綵亮相。(呂肇中攝)

由金門縣政府主辦、海洋委員會指導、金門區漁會執行的「金門海島學校」已邁入第四個年頭,延續多年來在地推動海洋教育與文化扎根的成果,於昨(7)日在金門漁業文化館校舍盛大舉辦「2025海島返校日—海島感謝祭」系列活動。活動以「感謝與再生」為主題,透過回顧年度豐碩成果、致敬社群夥伴及推動永續理念,共同開啟金門海洋教育的新篇章。
當日貴賓雲集,包含金門縣政府王登緯參議、金門區漁會陳水義理事長、縣府觀光處副處長何桂泉、金門縣議會議員董森堡、金湖鎮民代表會主席蔡乃靖、金門區漁會理監事等人皆到場共襄盛舉,場面溫馨而隆重。
活動首日以一場結合成果展與感謝儀式的「海島下午茶餐會」揭開序幕。現場不僅展示了海島學校本年度的重點成果,也象徵著地方社群在教育、文化與永續行動中的集體力量。展示內容包括「藝術家共創計畫」、「海洋教育種子師資培訓」、「海島生活節」、「ESG跨界合作專案」、「永續教科書巡迴行動展」等多項重點成果,呈現金門海島學校如何從教育推廣走向公私協力的多元實踐。
活動中,金門區漁會特別向長期支持與參與的職人老師、種子老師及合作夥伴單位致贈感謝紀念品,感謝他們在推廣海洋教育與文化傳承上的貢獻與陪伴。主辦單位表示,海島學校自成立以來,即以「從生活認識海洋、從實踐珍惜海洋」為理念,透過跨領域課程與社群行動,讓更多人理解海洋對金門的文化、經濟與環境意義。
本次活動最大亮點,莫過於正式亮相的「海島時光號」——一艘由CT0漁船改裝而成的路上船舶教室。這艘實體漁船原為退役船隻,經過重新設計與修復後,化身為兼具互動與教育功能的「海島移動教室」。教室內部設有多媒體展示、漁具體驗區及海洋生態互動裝置,未來將巡迴於金門各校與社區間,成為推廣漁業文化與海洋教育的重要據點。
金門縣政府表示,「海島時光號」象徵海島學校在教育推廣上的新航程,不僅讓海洋教育走出教室,也讓更多民眾能近距離接觸海洋文化,體驗金門獨特的島嶼故事。這艘船不只是知識的載體,更是一座流動的文化舞台,讓金門的海洋精神在島內各角落持續擴散。
延續感謝祭的熱潮,「海島學校永續生活舊物市集」將於11月8日接力登場,活動地點涵蓋藍鯨館、鱉館及戶外木棧步道。市集以「資源循環再利用」為主軸,邀集在地創作者、二手物交換攤位、手作再造品牌及友善餐飲進駐,並設有海洋教育推廣攤位與永續體驗活動,鼓勵民眾以實際行動落實環保生活。
現場不僅能發掘充滿故事的舊物與創作,也可體驗以回收材料再生的新商品,展現「舊物重生、永續共好」的精神。主辦單位期望藉此市集讓「海洋永續」從概念成為日常,凝聚島嶼居民對資源珍惜與環境守護的共同意識。
金門縣政府指出,金門海島學校自開辦以來,持續以「教育扎根」、「社群共創」及「永續實踐」為三大核心方向,讓海洋議題融入日常生活,並串連學校、社區、企業及藝術領域的力量,打造屬於金門的在地海洋學。未來也將持續深化與中央及在地單位的合作,推動更多具教育性與文化創新的海洋行動方案。
金門海島學校誠摯邀請所有關心海洋、熱愛生活的朋友們,一同參與這場結合「感恩海洋、共居島嶼」精神的年度盛會。透過感謝祭與市集活動,共同見證海島教育的成長軌跡,並在交流與體驗中,為金門的藍色家園注入更多永續的力量。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