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朱熹誕辰895週年 兩岸書院共祭先儒弘道傳薪
2025海峽兩岸書院文化交流活動在福建三明尤溪朱熹故里登場,兩岸文士齊聚,並以古禮祭朱子。(燕南書院提供)
紀念「南宋大儒朱熹895周年誕辰」,金門舉行祭祀儀式,福建也辦理紀念活動,金門燕南書院前往福建參加2025海峽兩岸書院文化交流活動,兩岸共同弘揚一代大儒朱熹遺風。
金門燕南書院指出,2025閩台書院文化交流活動原定移師朱熹講學原鄉金門燕南書院舉行,邀請兩岸書院山長、學者130人赴會,大陸並準備帶來朱子禮樂80人團演出,籌辦經年,兩岸都對接好了,因主辦方考慮到目前申請專案入島的情況不佳,衹好再延後,今屆書院交流改在福建三明尤溪登場。
由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福建省炎黃文化研究會、福建省文化和旅遊促進會主辦,福建省閩台文化交流中心、福建省圖書館、三明市文化和旅遊局、三明市尤溪縣人民政府、中共尤溪縣委宣傳部承辦的「朱子遺風.共話新學:2025年海峽兩岸(福建)書院文化交流活動」,日前在福建三明尤溪,朱熹故里舉行,為期五天的2025海峽兩岸書院文化交流活動中,金門燕南書院,臺灣奉元書院、陽明書院等書院代表與近百位大陸書院學者們深入三明尤溪、泉州安溪、廈門等地,透過參加朱子誕辰895周年祭典活動、文化參訪、雅集交流等方式共同追溯朱子理學思想之源,為兩岸書院傳統文化交流繪就濃墨重彩的篇章。燕南書院代表團由顧問溫明正、王維生、陳復、李惠君、李宛芯等學者、教授參與,並代表院長楊樹清以古禮祭朱子。
燕南書院指出,南宋理學家朱熹故里位於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城南毓秀峰,是朱熹的誕生地及幼年居所。現存南溪書院、文公祠、沈郎樟等遺跡,其中南溪書院由南宋嘉熙元年(1237年)始建,寶祐元年(1253年)獲宋理宗賜額,現存書院建築為明清修繕遺存。朱熹曾九次返鄉講學,手植古樟樹圍達16米,留有《四季絕句》題刻及「半畝方塘」遺址。尤溪縣自2005年起系統開展朱子文化保護,修繕南溪書院建築群,新建4.4萬平方米朱子文化園,包含博物館、家風家訓館等,2011年「朱子祭典」被列為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23年獲批設立省級朱子文化生態保護區。書院現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承辦「朱子之路」研習營、全球朱氏宗親懇親大會等活動。
燕南書院指出,當地亦開發朱子文化研學路線,推出「朱子家宴」等文旅產品,註冊相關商標80件。
2023年完成《南溪書院志》編撰,紫陽公園建成十里朱子文化長廊,朱子文化園獲評4A級景區。古禮傳承,紀念朱熹。兩岸文士在三明尤溪參加朱子誕辰895周年祭典活動,深刻體會到傳統文化的傳承不僅是一種使命,更需要身體力行的文化實踐,進而讓新生代的青年學子得以親近、理解並內化這份珍貴的文化遺產,為文化血脈注入蓬勃的青春活力。祭典後漫步於南溪書院「半畝方塘」畔,在天光雲影間品味「源頭活水」的哲理;從實踐中感知「格物致知」的真諦。
許多來賓是首次參加活動,表示這是一次非常難得的文化體驗,希望將來能夠帶領更多青年學子參加,感受厚重的文化底蘊在今天仍然提供不竭的精神滋養。朱子遺風,兩岸同源。深入南溪朱子文化園、南溪書院、鳳山書院、楓下書院、篔簹書院等古老書院,在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間,實地探尋朱子治學育人的精神軌跡,感受跨越海峽的文化共鳴,為此次活動增添了深厚的實地註腳。
臺灣陽明書院院長溫明正表示,書院文化的傳承是非常不易的一件事,新時代傳統文化的傳承需要大家共同合作,並且跟隨時代的趨勢,才能真正讓傳統「活」起來。
共話新學,兩岸共鳴。本次書院雅集交流活動在楓下書院舉行,楓下書院是今年首創的書院,作為一所以「立足傳統、面向未來」為建院理念的新興文化空間,楓下書院雖新,其精神卻直承朱子書院講學之遺風。雅集活動現場,兩岸學者共坐一堂,圍繞「朱子學的現代意義」與「書院精神的當代實踐」等展開了熱烈而深入的研討,並且楓下書院孫志偉表示,楓下將攜手陽明書院,共續中華文脈,同築文化新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