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家規家訓書法展開幕 共譜百家姓一家親
「兩岸家規家訓書法聯展」昨日隆重開幕,吸引兩岸三地文化界人士、書法家與各姓宗親代表齊聚一堂。(莊煥寧攝)
「兩岸家規家訓書法聯展」昨日隆重開幕,吸引兩岸三地文化界人士、書法家與各姓宗親代表齊聚一堂。(莊煥寧攝)
金門推動家風文化再添成果,「兩岸家規家訓書法聯展」昨日於金門文化局隆重開幕,吸引兩岸三地文化界人士、書法家與各姓宗親代表齊聚一堂。現場冠蓋雲集,象徵家規家訓文化在地深耕,彰顯不同姓氏共同守護家族倫理與中華傳統價值的珍貴意義。
此次聯展由金門縣政府指導,結合金門縣書法學會及金門縣宗族文化研究協會策辦,邀集廈門、臺灣及金門書法名家參與,以「家規家訓」為主題,透過書法藝術將各姓氏世代相傳的家風準則帶入公共視野,讓民眾在欣賞墨寶的同時,重新感受家訓在家庭教育、人格養成與社會倫理中的深刻力量。
開幕典禮在文化局大廳舉行,出席貴賓包括金門縣政府參議李廣榮、陳祥麟,文化局副局長洪蘋萱、行政院金馬聯合服務中心科長張俊堯、立法委員陳玉珍服務處主任林孫全等公部門代表;文化與宗族界人士則有金門縣書法學會理事長徐心富、姓氏源流研究會會長王欣欣及監事長陳淑娥、台灣省姓氏學會總編輯王桂明、金門宗族文化研究協會理事長方駿洋等,展現官方與民間對展覽的高度重視。
各姓宗親會代表亦踴躍到場致意並贈送花籃,包括黃姓、葉姓、張姓宗親會,以及金寧鄉代會主席黃文欣、台中王氏宗親會理事長王世隆、金門縣歷任鄉鎮長協會理事長洪國正、烈嶼鄉長洪若珊、烈嶼鄉代會主席林長耕、金沙鎮代會主席周水土、金湖鎮長陳文顧、退休校長許維民夫婦、華僑協會理事王水彰、理事長方天吉等各界人士,充分體現家規家訓不僅屬於單一家族,更是全社會共同珍視的文化資產。
參議李廣榮代表縣長陳福海向大家致意。他致詞時指出,此次展覽集結廈門、臺灣與金門書法名家,以家規家訓為題創作,不僅展現深厚藝術底蘊,也喚起社會對祖先智慧與家風教育的重視,是兼具文化深度與藝術高度的盛會。他表示,金門自古有「海濱鄒魯」之譽,文風鼎盛、宗族傳統深厚,先民祖籍多來自漳州、廈門一帶,與對岸血脈文脈相承。此次以書法為媒介,讓兩岸在共同家訓語句與價值觀中再次緊密連結,意義深遠。
李廣榮表示,此次展出的家規家訓內容從「勤儉」、「孝悌」到敦品勵行、和睦宗族,皆是歷久彌新的傳統美德。作品不只是藝術創作,更是倫理教化的載體,「若能懸掛在家中廳堂,不僅欣賞書法之美,更能對家庭教育產生如沐春風般的教化作用。」他期盼家訓能從牆上的字化為生活中的行動,讓修身、齊家之道自然落實。
李廣榮感謝書法家與鄉親的熱情參與,呼籲民眾把握展期攜家帶眷參觀,讓大人、小孩一同在墨韻飄香中感受家風與藝術之美,提升精神生活與生活品質。他期許兩岸交流在民間力量帶動下持續深化,讓金門成為傳統美德向外擴散的重要平台。
金門縣書法學會理事長徐心富表示,此次聯展是書法界盛事,籌備過程中,從作業規劃、展務安排到參展證書製作,主辦團隊展現高度條理與專業細膩。他強調書法不僅是視覺藝術,更是文化與思想的傳聲筒,希望民眾在欣賞筆劃之美的同時,也能理解每一筆背後承載的歷史記憶與倫理精神。他並邀請各地朋友結合觀展、旅遊與文化體驗,走訪戰地風光與歷史古蹟,感受金門人文風貌。
金門縣宗族文化研究協會理事長方駿洋指出,此次聯展邀集兩岸103位書法家,展出作品131件,涵蓋42個姓氏家規家訓,涉及人口比例超過金門及台澎地區八成,不只是單一姓氏文化呈現,更是跨家族、跨區域、跨世代的文化聯合行動,充分體現「百家姓一家親」的情感與文化認同。他強調,家規家訓是各姓宗族最珍貴精神資產,蘊含中華五千年文明智慧;但隨社會快速變遷與多元價值興起,年輕世代對傳統家訓認識逐漸淡薄,原本口耳相傳的生活準則面臨斷層,故將家訓從族譜、匾額與堂屋牆面延伸到公共展場,意義深遠。
方駿洋說明,展覽兼具藝術性、教育性與互動性。藝術層面—書法家以楷、行、隸、篆等多元書體揮灑筆墨,各具風格;教育層面—精選具代表性的家訓內容,使觀眾理解祖先處世之道;互動層面—展場設置QR碼與數位體驗設備,民眾可掃描延伸閱讀家訓典故與宗族故事,使傳統文化在科技輔助下更具時代感與親近性。
開幕後,貴賓合影留念並移步展場,觀賞各姓氏精選家訓作品。展場依姓氏分類陳列,觀眾可從筆法結構感受書藝之美,也能從文字讀出各家重視的價值,如勤儉持家、忠義待人、敬祖睦親、誠信立身,既呈現各家獨特家風,同時映照兩岸漢人社會共同文化脈絡。
「兩岸家規家訓書法聯展」以書法為橋樑,將族群記憶、家庭倫理與時代精神串聯,使原本隱身於家譜與口傳中的家訓成為可視、可讀、可感的公共文化資產。主辦單位表示,未來將持續推動相關文化活動,透過更多跨界合作,讓家風文化在金門與兩岸交流中扮演更關鍵角色,薪火相傳、綿延不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