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非直轄市入榜 金門榮登全國樂齡學習五大績優縣市
縣長陳福海關心長者退休生活,全面推動樂齡學習政策。(薛子軒攝)
114年教育部樂齡學習政策評鑑成果公布,金門縣在全國縣市中脫穎而出,成為唯一獲獎的非直轄市。(社會處提供)
114年教育部樂齡學習政策評鑑成果公布,金門縣在全國縣市中脫穎而出,成為唯一獲獎的非直轄市,與臺北市、臺南市、新北市及桃園市並列為全國五大績優縣市。這項榮耀象徵中央對金門推動終身學習的高度肯定,也顯示縣長陳福海打造「老有所安、老有所用、老有所終」幸福島嶼的理念已逐步落實。
根據10月份人口統計資料,金門縣人口達13萬9568人,其中55歲以上占38.2%,高齡化挑戰日益迫切。面對長者占全人口三分之一的現況,縣府近年積極推動預防老化、活躍老化與終身學習政策,讓長者在熟悉的社區中延續學習動能、維持健康與生活品質。自114年1月至9月,全縣五所樂齡中心已與89個社區合作,村里覆蓋率達100%、社區覆蓋率高達75%,共辦理898場課程、累計超過1萬8千人次參與,成果亮眼且深受社區肯定。
縣長陳福海表示,金門的高齡化速度快於全國平均,這不只是人口結構的變化,更是一項必須以政策提前因應的重大課題。他指出,長者能否持續學習、維持身心健康,影響的不僅是個人幸福,也是家庭壓力與社會整體照護資源的消長。因此,縣府在推動樂齡學習的政策思維上,始終以「預防勝於治療」、「社區即教室」為核心,希望透過扎根社區的學習網絡,讓長者在家門口就能獲得最適切的支持。他強調,樂齡學習不只是上課,而是把「活力、自信、健康」重新帶回長者的生活。
陳縣長提到,許多金門子女因工作在外地,長者多半獨居或兩老相伴,因此政府的角色更顯重要。他強調,這也是縣府近年積極強化專職人力、擴大社區據點、導入專業課程的原因之一,長者需要的不只是活動,而是有人陪伴、有人引導、有人關心。他希望金門的樂齡學習能從課程延伸到生活支持,讓長者在熟悉的社區中感受到安全、健康與被重視。
縣府社會處表示,金門樂齡學習自98年由金門大學設立首座中心起步,103年起由縣府全面與五鄉鎮合作成立樂齡學習中心,逐步走向制度化與常態化。上任後,他看到許多長者的子女在外地工作,長者更需要陪伴與學習機會,因此從104年起穩定編列樂齡經費,增加服務能量與據點。在106年,縣府更首創全國唯一模式,由家庭教育中心編列人事費,每中心配置兩名專案人力,使樂齡服務從志願參與提升為專業團隊運作,大幅提升課程品質,也讓金門自104年起連年獲得教育部肯定。
此次獲獎的評鑑內容中,金門縣的樂齡學習展現出多項亮點,包括以社區為本位、就近學習的服務模式全面落實,五所中心將服務拓展至35個行政村、89個社區,使長者不需舟車勞頓即可持續學習;同時,金門也是全國唯一採行「專職人力配置」的縣市,每中心皆設有專任人力,能跨局處、跨學校協作,讓樂齡推動更具系統性與延續性。此外,金門也成功培養在地人才,累計624人接受培訓、307人通過,119個社區均有至少3名受訓者,形成穩定且可持續的社區支持網絡;課程內容亦善用戰地文化、閩南工藝、地方旅遊與傳統美食等在地特色設計,讓長者在學習中強化文化認同,並將學習成果融入生活。
另一方面,金門更發展出多元且創新的學習模式,包括科技學習、移地學習、祖孫共學、全齡共學等,讓不同世代能在同一空間共同成長,強化社區凝聚力;縣府也建立完善的訪視輔導與評鑑制度,透過獎勵與檢核機制提升整體服務品質,同時發展中程計畫,為各中心訂定清楚的發展藍圖,使金門的樂齡學習更具永續性,逐步形成具有島嶼特色的高齡教育模式。
對於此次獲獎,陳福海縣長感謝教育處與家庭教育中心的努力,他表示,這份榮耀屬於所有為長者付出的人。感謝教育處與家庭教育中心專業投入,也感謝各鄉鎮公所、學校與社區伙伴的共同努力,打造出最溫暖、最有力量的樂齡學習網絡。陳縣長也強調,縣府將持續以「永續高齡教育」為核心目標,深化在地化、社區化與全齡化課程,結合金門獨有的戰地文化與島嶼特色,讓金門成為真正高齡友善、學習不分年齡的幸福島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