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光新村舉辦美食工作坊暨參與式預算成果展
榮光新村傳統美食工作坊暨參與式預算成果展。(蔡麗玉攝)
金沙鎮榮光新村社區發展協會昨(23)日舉辦「2025榮光風華再現—傳統美食工作坊暨參與式預算執行成果展」,在縣府、文化局與金沙鎮公所指導下熱鬧登場。活動從清晨到午間吸引眾多社區居民與各界貴賓出席,共同見證榮光新村在文化再生、公共參與與社區凝聚上的最新成果,象徵社區再度整裝、蓄勢再發。
活動聚焦於「參與式預算」的實踐成果,從提案、審議、分組執行到成果展示,全程由居民共同參與。文化局、行政院金馬聯合服務中心及金沙鎮公所代表皆到場,肯定榮光新村在短短三個月內展現的執行力,並讚譽其為金門社區營造的重要示範。
活動自早上7時起以「炊澎粿」工作坊熱騰騰展開,由黃明鸞與楊淑芬老師帶領居民動手實作。地瓜老麵香氣瀰漫社區街巷,澎(膨)粿寓意發展興旺,也象徵榮光新村「發發發」的未來願景。居民在揉麵糰、備蒸籠的過程中彼此交流,長輩重拾童年回憶,年輕人則感受金門傳統飲食文化的珍貴脈絡。
上午10時成果展正式開場,由鑼鼓隊震撼演出點亮全場。協會理事長王添泉與文化局科長李海瑩、行政院金馬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吳增允、陳玉珍立委辦公室主任董家瑋、金沙鎮長吳有家、鎮民代表呂寶玉、汶沙里里長張瀚龍、沙美商圈發展協會理事長黃星再,以及多位社區理監事共同出席;貴賓致詞皆肯定榮光新村長年在文化傳承與社區治理上的用心。現場腰鼓隊、手拍舞等表演穿插進行,使成果展更添節慶氛圍,顯示榮光新村的文化能量正在重新被喚醒。
此次展覽完整呈現社區參與式預算的執行成果;四組居民分別提出不同計畫,再由全體會員投票選出「榮光風華再現」為年度主軸。王添泉說明,社區以此主題展開傳統美食、皮雕工藝、書法班與鑼鼓隊再生等多元活動,讓居民在藝術、文化與公共參與上皆有實際參與感。
金門節慶常見的菜粿、紅龜粿與澎粿皆由居民共同製作,每位會員都能分到一份。王添泉表示,此舉希望讓社區居民在參與中感受節慶喜悅,透過習得技藝延續金門味道。
在施宏遠主任指導下,居民共製作多款皮雕作品,如手機腰包、袋狀鑰匙包等,展現豐富創作能量。王添泉特別感謝施主任在企劃、文書與規劃上的大力協助。書法課由張水團老師授課,五週課程讓社區大小朋友都能完成作品,並在成果展中一併呈列,展現居民的文化學習過程與成果。而榮光新村原有鑼鼓隊,因時代與人口流動而逐漸式微。此次藉計畫邀請何厝鑼鼓王文塔老師指導,希望讓傳統聲響能再次在社區回響,也讓年輕晚輩能重新承接文化火炬。
文化局科長李海瑩致詞表示,榮光新村此次成果展是社區凝聚力的最佳展現,從提案、討論到執行,全由居民共同參與,是參與式預算精神的具體體現。她同時期許金門更多社區能透過此模式展現地方活力。
金馬中心執行長吳增允指出,參與式預算已成為文化延續的重要平台,能協助找回消逝中的民俗記憶,對文化平權與文化保存皆有深遠意義。
鎮長吳有家則表示,社區能成功承接計畫,代表其具備企劃力、執行力與團隊力,此次成果展也顯示榮光新村近年成長迅速。他強調,希望更多社區能投入參與式預算,讓各社區都能創造自己的亮點。
王添泉表示,這次社區能成功完成多項活動,特別感謝施宏遠主任及所有理監事同心協力。他強調,疫情期間活動一度停滯,接任理事長後更深感責任重大,盼與所有居民共同努力,讓榮光新村再度發光。
活動最後以聯誼茶會畫下溫馨句點,現場並提供社區自製的在地特色美食,讓參與者在輕鬆交流中品味家鄉風味,為整場活動增添濃厚的人情與地方特色。協會表示,希望透過此次示範成果,持續推動居民主動參與公共事務,讓「榮光風華再現」成為日常、成為行動,構築更美好的未來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