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龍門國中再訪烈中 深化離島教育交流與多元課程體驗

發布日期:
記者: 高凡淳/綜合報導。
點閱率:93
臺北市龍門國中前往烈嶼國中進行一日遊學。(烈中提供)

臺北市龍門國中前往烈嶼國中進行一日遊學。(烈中提供)

兩校師生共同體驗戶外領導攀樹課程。(烈中提供)

兩校師生共同體驗戶外領導攀樹課程。(烈中提供)

臺北市龍門國中前往烈嶼國中進行一日遊學,由洪國峰校長率領師生第三年度到訪烈嶼,再度串起兩校的教育交流橋樑。烈嶼國中以醒獅隊、管樂團及國樂團的精彩演出熱情迎接來訪師生,展現烈中在多元展能上的扎根能量,也為兩校的互動揭開序幕。
烈嶼國中表示,此次交流以校本課程體驗為核心,龍門國中學生在烈嶼國中學生的陪同下進班學習,透過學伴制度,直接感受烈嶼國中在地化、多元化與國際化兼具的課程設計。活動內容涵蓋戶外領導攀樹課程、皮雕創客製作、藍晒圖美感創作,以及由烈嶼國中國際教育教師團隊所設計的跨文化課程。透過一系列動手實作與情境探索,龍門國中學生首次在離島的校園中,親身體會烈嶼國中如何以多元課程打造學生的科技素養、國際視野、團隊合作能力與美感經驗。
烈嶼國中提到,烈中雖位處離島,但在教育推展上並未受地理距離框限,反而將「島嶼性」轉化為教學特色。學校長期發展的戶外教育、創客課程與國際教育課程,強調學生在真實環境中的實作與探究能力,使孩子能從生活場域理解環境、文化與世界的連結。龍門國中師生在參訪烈中校園、了解烈嶼發展脈絡後,也更理解離島教育所蘊含的堅韌精神。烈嶼國中透過課程創新與社區連結,形成獨特的教育生態。這種「小校、大能量」的精神對於身處都會的學生來說,是難得的體驗與反思契機。
臺北市龍門國中校長洪國峰表示,帶領學生走進離島,是希望他們從原本熟悉的都會生活中跳脫,真正理解臺灣不同區域的文化、生活方式與教育樣貌。他指出,今年已是兩校交流的第三年,每次到訪烈嶼國中都能看見新的變化,也都能讓學生有所啟發。交流不僅止於「看見不同」,更進一步連結到「國際教育素養」的核心精神——理解文化多樣性、培養世界觀與反思自身位置。烈嶼國中的國際教育課程也特別強調這些面向,龍門國中學生在這些課堂與活動中,不僅觀察了離島的環境發展脈絡,更透過跨文化學習單元,理解地方、區域與世界如何相互連結。
兩校師生在課室內合作、在活動中互動,從接納、尊重到欣賞差異,逐步體會文化的多樣性。這也是國際教育中「理解他者」與「尊重差異」的重要核心。在參與創客、藍晒圖與國際教育課程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實作,更需要跨團隊溝通、分享觀察、理解不同的學習策略。這些能力正是提升國際移動力、終身學習能力的重要基礎。而戶外教育與攀樹課程更讓學生直接面對自然環境,理解永續與環境倫理的重要性,從體驗中思考全球公共議題與公民責任,更要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與領導力。
烈嶼國中表示,烈嶼國中家長會長洪志銨、校友會長蔡金爵與榮譽會長李良財全程協助本次交流,展現家長會與校友會對教育的支持與重視。學校雖然位處離島,但社區力量凝聚強,師生與地方共同打造的教育現場,讓來訪師生深刻感受到離島社區的溫度。
烈嶼國中進一步指出,學校長期重視跨區域合作,透過與龍門國中的持續交流,讓學生能從不同區域的視角中重新認識自己,也讓外界看見離島教育的創新與活力。此次一日遊學不僅讓龍門國中學生看見離島學校的獨特面貌,也促成兩校師生在真實互動中的深度學習。
這場交流呈現了教育不受地理限制、文化差異反而成為資源的精神,並讓學生以更開闊的視角看見臺灣,也看見世界。兩校皆表示,未來將持續推動更多跨域與跨區域的合作,讓教育作為跨越海洋進而真正成為連結世界、拓展視野的重要力量。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