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基會團隊拜訪金門縣紅十字會 希望強化合作 秘書長羅文嘉:無論兩岸制度如何不同 人道關懷是最不應被干擾的專業領域
海基會秘書長羅文嘉(右五)拜會金門紅十字會。(蔡麗玉攝)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羅文嘉昨(27)日下午率團抵金,專程拜會金門縣紅十字會,就兩岸人道救援、災難搜救與小三通急難協處等議題進行交流,並肯定金門紅十字會長期在第一線默默付出的精神與成果。
羅文嘉由副秘書長蔡孟君、副秘書長黎寶文、處長饒仁宏等人隨行抵達金門紅十字會,會長許玉昭、榮譽會長王水彰、榮譽會長洪國正、副會長王國代、副會長林再求、常務監事周子傑、總幹事呂忠飛等紅十會幹部親自迎接。雙方針對實務經驗、人道協作及未來制度化合作等方向交換意見。
羅文嘉表示,此行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向金門紅十字會請益並汲取前輩多年累積的第一線經驗。他指出,無論兩岸制度如何不同、政治局勢如何變化,人道關懷永遠是海基會與紅十字會共同堅持的價值,也是最不應被干擾的專業領域。他強調:「我們站在人道立場的第一線,希望能與金門紅十字會增加相互認知、強化合作,讓所有救援工作都能更加順暢。」
羅文嘉指出,自小三通開辦以來,金門紅十字會協助辦理多起在對岸遭遇急難事件的國人後送案例,包括癌末返台、急性心肌梗塞後送,以及不幸身亡者的遺體返家安置等,相關流程皆在第一線迅速處理,充分展現跨海人道救援的重要性與必要性。他也提到,海基會今年初的相關預算曾面臨削減壓力,所幸透過追加預算全數追回,確保人道救援任務不受影響。他承諾未來將持續向立法院爭取資源,協助紅十字會在兩岸人道工作上更有支撐。
針對金門紅十字會長期面臨的辦公場所租金問題,羅文嘉亦表示海基會將研議可能的協助方式,希望能逐步改善其行政環境,使各項任務推動更加順遂。
金門紅十字會會長許玉昭對羅文嘉一行的到訪表達誠摯歡迎。她表示,雖然金門紅十字會資源有限,且長期在租借場地中運作,但仍盡力完成各項具有社會意義的服務,並秉持「犧牲、奉獻、志願服務」的精神,在小三通急難救援及公共服務領域上深耕多年。她也期盼未來能建立更完善的「海峽中線緊急救援機制」,讓兩岸在處理海上突發事件時能有更清晰的合作程序,減少不必要的延誤。
常務監事周子傑也在會中說明現況。他表示,疫情後小三通每日航班僅剩約22班,遠低於過往40多班的水準,已不足以因應台商、旅客與人道任務的需求。他建議可逐步增加至每日30班,以改善交通量能。此外,小三通恢復後,大量旅客改走金門中轉,使金門往返台灣本島的機票長期供不應求,周子傑呼籲,海運、空運應同步增班,才能讓整體交通更順暢。他也期盼中央能協助成立基金,為金門紅十字會籌設專屬會所,改善現有場地限制。
副會長王國代表示,人道救援與政策執行雖然常存在兩難,但基於人道考量,他們仍會堅守第一線、持續投入救援工作。他期盼相關單位能在政策面給予更完善、也更具彈性的支持,讓未來的救援行動能更加順暢,有效縮短行政阻力,讓真正需要協助的民眾能及時獲得關懷與資源。
羅文嘉此行除拜會紅十字會,也前往查看港務處新通關大樓的建設進度,了解未來如何結合台商延伸服務。並將與自福建搭乘小三通返金的多名台商會長座談,聽取他們在大陸經商遇到的行政、法律糾紛及投資配置需求等意見,盼透過海基會平台加強協助。
與會人士一致強調,人道救援不應受到政治因素干擾,是兩岸最應持續合作的領域之一。羅文嘉也表示,海基會將持續支持金門紅十字會,並與相關單位建立更緊密的協作管道,共同提升兩岸人道救援的效率與品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