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聞
-
鼠輩橫行!今年地區發現卅三件恙蟲病
根據縣府統計,今年一到八月間共接獲三十三件恙蟲病通報,其中判定為「陽性」者有十九件個案,由於老鼠是恙蟲病、漢他病毒等疾病的傳播媒介,縣府計畫配合環保署在十月十八日至廿四日間發動「滅鼠週」活動,呼籲民眾配合,共同消滅鼠患。 縣府昨日下午在第一會議室召開會議,邀集相關單位協調九十三年度「滅鼠週」活動相關事宜,由主任秘書翁廷為主持,衛生局長陳天順及縣環保局、各鄉鎮公所承辦人員均出席參加。 根據承辦單位報告,地區一至八月份共接獲恙蟲病通報數三十三人,其中軍人二十一人,民眾十二人,而判定為「陽性」的個案則有十九人。此外,今年一至八月份環保局及各鄉鎮公所捕獲的老鼠數量,共計六千二百零九隻,其中金城鎮公所的「業績」最多,達一千八百二十四隻。由於老鼠可能傳播恙蟲病、斑疹傷寒、漢他病毒、鼠疫等疾病,進而威脅人類生命,實不容輕忽。大陸地區目前鼠疫尚未根絕,而金門緊鄰大陸,加上空屋率高、農田廢耕情形嚴重,提供了「鼠輩」孳生溫床。 為了持續滅鼠工作,縣府計畫配合環保署「全國滅鼠週」活動,從十月十八日起至十月二十四日,發動全民共同投入滅鼠工作。翁廷為在會中強調,這項工作重要性不容輕忽,不僅相關單位務必重視,更應呼籲民眾全力配合。此外,翁廷為也提醒,近來泰國地區發現人畜共通的禽流感疫情,相關單位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根據承辦單位的規劃,這項「滅鼠週」活動將由各相關單位依據職掌重點進行滅鼠,發動民眾針對居家環境進行整理,並加強機場、港埠的檢疫、滅鼠、滅蚤工作等。
-
城鄉接軌金門文學讀書會將由陳長慶小說打頭陣
在金門縣文化局指導下,金門縣寫作協會即將於十月一日起陸續開辦「城鄉接軌─人人同步發展學習計畫」金門文學讀書會,並於十月一日開啟序幕後,持續到十二月三日計辦理十場次,文化局邀約鄉親同來愛鄉、讀鄉,進行一趟感性的文學之旅,並歡迎關懷家鄉、熱愛文學的民眾踴躍報名。 由教育部、台南社教館、金門縣文化局指導,金門縣寫作協會承辦的「讀天地、讀萬物─開卷有益讀好書」系列活動之一的「金門文學讀書會」,係以︽金門文學叢刊︾第一輯為主要閱讀書目,鼓勵鄉親參與閱讀運動認識故鄉作家,進而瞭解家鄉文學,同時藉由閱讀、對話與書評創作,促進團體互動與個人成長。 ︽金門文學叢刊︾係縣籍作家作品集,第一輯由金門文壇長青樹陳長慶等十位作者所著,作品深富金門特色,本次讀書會同時將分別邀請該書作者出席現身說法,或請台灣文壇名家導讀,同時提出書評,會後並由會員發表讀書心得或書評。 是項讀書會將自九十三年十月一日起每週五晚上七時三十分至九時三十分,在金門縣文化局二樓視聽室舉行,閱讀書目與流程如下:十月一日:陳長慶︽失去的春天,小說︾。十月八日:張國治︽戰爭顏色,新詩︾。十月十五日:黃克全︽時間懺悔錄,小說︾。十月二十二日:許水富︽孤傷可樂,新詩︾。十月二十九日:吳鈞堯︽假如我在那裡,小說︾。十一月五日:歐陽柏燕︽飛翔密碼,新詩︾。十一月十二日:洪乾祐︽紅樹梅,小說︾。十一月十九日:楊樹清︽番薯王,散文︾。十一月二十六日:林媽肴︽浴在火光中的鄉愁,散文︾。十二月三日:陳能梨︽雲之鄉,散文︾。 這項讀書會預計招收三十個名額,歡迎民眾踴躍參與,報名專線082-325643轉205,或電話0937393080陳先生。
-
「社區電影院」活動十月初與鄉親有約
金門縣社區營造中心所舉辦的「社區電影院」活動,十月初起將於各社區展開,期透過「社區電影院」的巡迴,將在社區播放文建會社區營造紀錄片及公共電視製作的紀錄片類節目,提供多元的內容讓社區居民有一個愉快、歡樂的「看電影」空間。 金門縣社區營造中心表示,「社區電影院」活動日前並已於榜林社區先行試播,其餘場次預計播放時間為:十月二日於東門社區播放、十月六日於新前墩社區播放、十月九日於塔后社區播放、十月十二日於成功社區播放。活動洽詢電話:328638轉205,社造中心翁志杰。 金門縣社區營造中心指出,藉由「社區電影院」的誕生,希望讓社區的居民除了分享藝文訊息外,更能藉此凝聚社區民眾意識,做為社區營造種子人才的培訓課程,協助各鄉鎮及社區建立地方文化特色,展現地方活力,豐富社區的學習風氣,促成社區的永續經營。而本次活動預計播放影片有:城市的遠見系列,介紹的城市有:巴塞隆納、神戶、新加坡、上海、京都、古川町、柏林、魯爾工業區、九二一重建區、宜蘭、高雄:::等。
-
秋風送爽勝利路吹落金花如雨
秋風送爽,吹落「金」花如雨。二千二百公尺長的「勝利路」上,「國慶樹」的金黃花朵開得十分璀璨,好像在用數以萬計的星狀小花,回饋「金門縣林務所」那些辛苦的植樹人,並以「花語」宣告:十年樹木,栽植成功! 「國慶樹」是「臺灣欒樹」的別稱,由於光輝十月正好是它的開花季節,因此而得名。在臺灣,臺灣欒樹的花季是九月上旬到十月上旬;到了金門,開花季節則是九月下旬到十月下旬,更加符合「國慶樹」的名頭。 由「八二三戰役勝利紀念碑」到「下莊」的道路共有二點二公里,兩旁的行道樹自民國八十年便開始進行更新。據林務所表示:當地都是沙地,土質貧瘠,因此當初必須混合等比例的原土、紅土和積肥,各三分之一,以進行土壤改良。剛栽種的兩年內,每兩、三天就必須進行澆灌。十三年來,勝利路上持續不斷有水、電等管線及路面工程在進行,使欒樹受到傷損,林務所必須隨時做好補種的工作。一直到去年,所有的工程都做好了;沒有了人為的干擾,今年此時,花就開得特別茂盛;而且,八百五十株臺灣欒樹的存活率已達九成五以上,這意謂著:行道樹已經更新成功! 欒樹「屬」在全世界只有六「種」,其中有一種是臺灣的鄉土樹種,因此被叫做「臺灣欒樹」,而且還位居世界著名的花木之列。臺灣欒樹會隨四季變化出不同的面貌,除了美觀之外,還能抗風、抗噪音、抗污染。它的用途可做為公園、庭園或風景區的「主木」和市街的行道樹。 時過中秋,正午時分站在「陽明湖」畔,仍可感受烈日當空的酷熱,挪到成排的臺灣欒樹底下,立即就有金風送爽的清涼,而且不斷會有星狀的花朵擦過臉頰,落在腳邊,興起無限的美感。 據林務所的員工陳西村說:「臺灣欒樹為『無患子科』,無患子就是不患無子,因為它會結很多果實!由於它長得像『苦楝樹(別名苦苓)』,所以有『苦楝公、金苦楝、苦苓舅』等別名。在開花時節,臺灣欒樹密生於樹頂的黃色圓錐花簇,就會像金雨灑落,因此又被叫做『臺灣金雨樹』。」 林務所表示,除了勝利路的臺灣欒樹已經栽植成功之外,環島南路「官裡」到「古崗」長三千七百多公尺的七百多株「銀樺樹」,伯玉路「榜林」到「小徑」長達五千六百多公尺的一千多株「小葉欖仁」,存活率都已超過百分之九十五,都已更新成功!此外,西海路「金門高中」到「下埔下」之間的「黃槐」行道樹,雖然是今年才完成種植,卻已經更新成功了,也開花了! 林務所所長葉媚媚表示:行道樹更新已有初步的成果,林務所今後將進一步結合地方特色,推動「行道樹生態廊道」,讓每一條行道樹都有不同的風貌。
-
金門入列台灣十二處世界遺產潛力點
行政院文建會已於九十一年度彙整出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計十二處,金門居這十二處潛力點之一。爰此金門縣文化局乃積極於九十二年十月委託學術研究單位,針對金門縣轄區的歷史文化資產潛力,做初步的勘察研究,以瞭解未來發展之工作方向與策略。九十二年研究成果,已初步界定兩項文化資產標的,做為金門將來申請登錄世界遺產先期作業之範圍。 這兩項文化資產標的,一是傳統民居聚落村文化遺產,一是近代戰事紀念物文化遺產。 金門縣文化局委託中國技術學院進行「金門傳統聚落提報世界遺產初期準備與數位示範計畫」,昨日下午由計畫主持人中國技術學院副教授陳海曙、協同主持人中國技術學院副教授閻亞寧進行期中簡報。金門縣文化局長李錫隆、金門縣議會主任秘書李增德、金門縣政府建設局長李增財、金門技術學院副教授江柏煒等審查委員出席參加。 會中,審查委員認為推動世界遺產申報登錄是項龐大且複雜的工作,唯有從民眾教育宣導,由下而上的形成共識和努力,以聚落為平台,並成立世界遺產金門文化基金會,朝保育型的金門開發,用策略引導地方發展方向,以達到保存傳統建築的策略目標。 負責計畫的中國技術學院副教授陳海曙指出,依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遺產的精神,任何世界遺產應賦有顯著之全球價值,因此該歷史文化遺產是以從全世界歷史發展與全人類文化分布來認定,才會彰顯遺產之價值。過去政府對金門的文化資產雖然已有相當多的研究調查,但並非從世界遺產登錄目的而做,所以尚欠缺較符合全球歷史觀與客觀理性之調查分析。因此不容易引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或其諮詢機構ICOMOS與IUCN等專家學者之瞭解與關注。然而事實上由於金門的自然環境、地理位置、風土氣候、歷史發展等因素之優良條件,早已在人類歷史文化中發展出許多具有能代表全球遺產價值之文化特色,可供世人瞭解、學習或紀念、反思與憑弔。 陳海曙並指出,九十三年金門縣文化局在行政院文建會支持下,將繼續推動世界遺產申報登錄準備工作之計畫,該計畫在集中經費與人力原則下,先選定金門傳統民居聚落村文化遺產,做為發展申請登錄世界遺產第一階段工作主要重點。該文化遺產主要是以金門擁有世界顯著普世價值潛力之傳統民居聚落村,且目前保存管理較佳的珠山、歐厝、山后三個聚落村為主體,就其歷史場址、建築群、文化紀念物、或文化地景,從世界歷史進展之宏觀尺度,以及全體人類文化形成之客觀角度,而非僅從中國歷史觀或單以金門人在地主觀感情因素,找出金門所擁有文化資產的顯著全球價值,以便讓世界各國人士易於認同而接受。因此,申請登錄世遺準備作業之規劃工作,將從文化遺產真實性、完整性為最高指導原則,依據2002年世界遺產中心訂定的世界遺產公約實施作業指南,分為五大方向進行規劃,包括:遺產基本資料庫建置、法律規章草案研擬、緩衝區設置與保護措施研擬、保存與經營管理計畫與實施方法之建構、基礎設施設置之規劃。而金門申報世界遺產準備作業研究全程計畫以五年為期程,本次九十三年研究計畫為第一期。
-
金門文化藝術節十月二日隆重揭幕
金門文化藝術節將於十月份正式展開,十月的第一週特別邀請到金門、台灣、國外藝文團體共同舞動國際、奔放浯島熱情。 金門文化藝術節十月二日晚上六點將在莒光樓舉行開幕式後,展開長達一個多月的文藝表演。在第一週的節目推出,其中,金門團體邀請到金門樂府傳統樂團,金門樂府傳統樂團是金門縣政府第一個正式立案的演藝團體,致力於金門地區傳統音樂「鼓吹樂」、「南管樂」、「京劇音樂」的推廣與傳習,並探討地區各項傳統戲曲音樂,還邀請名師開設正音班、鑼鼓班、南音班及二絃班等,讓有興趣的學校教師、學生及社會人士參加,使傳統音樂的傳承無障礙。金門樂府傳統樂團對於傳統音樂不遺餘力的推廣,加上團員們勤於練習,活躍於社區藝文活動,已成為金門地區代表性的業餘演奏團隊,深受社會人士的好評,並讓金門的傳統音樂展現輝煌的新面貌。 至於台灣團體則邀請到於世界巡迴之台北慶和館醒獅團將於開幕式時演出演鼓會,成立於1977年的慶和館醒獅團,在歷經歲月的成長與磨練後,不斷的充實演出內容,將傳統的獅藝鼓藝以創新的演出方式,躍上藝術舞台。慶和館的「獅子舞」,結合傳統與創新的舞獅技巧與型態,讓演出方式不論踩樁登高,都能不失傳統,且更活潑生動,將醒獅文化呈現另一高峰。「演鼓會」則是融合東西方各地的鼓法與技巧、加入武術拳法,並配合不同種類的鼓:立鼓、斜鼓、坐鼓等,讓每場擊鼓演出呈現剛與柔、力與美的身段。把傳統的舞獅與打鼓技藝,以全新、創新、獨特、另類的風格,呈現在大家面前;另一來自台灣唯一正統川劇變臉傳人「神奇傑克」,將讓民眾不用到四川也能親見結合了京劇、川劇、特技、功夫、舞蹈、戲法的「變臉」藝術。 而十月三日巡迴表演團體的神奇民俗綜藝團,也將於金沙鎮之大菜宅表演特技,展現驚險、刺激的高超技藝。神奇民俗綜藝團是台灣目前最優秀的特技團,團員皆為李棠華特技團前班底,曾遠征日本、美國、澳洲等地,個個身懷絕技,包含獨輪、踢碗、頂磚、吐火吃火等表演,除了精采絕倫的特技表演外,民俗綜藝團還將演出各式中國戲法,可預期精采的演出,將讓到場民眾大開眼界、大呼過癮。 另外,特別邀請到來自國外的巴西森巴舞團,將以充滿火熱動感舞風的森巴舞,伴著動感的音樂節奏,邀現場觀眾一起與舞者享受森巴舞蹈的熱情律動。 金門文化藝術節第一週表演節目,十月二日晚間六時至十時,在莒光樓推出:金門樂府傳統樂團、台北慶和館醒獅團、正統川劇變臉、巴西森巴舞團表演;十月三日下午二時至四時,則在金沙鎮大菜宅,推出神奇民俗綜藝團、金沙、斗門絃管樂團、台北慶和館醒獅團演出,歡迎鄉親踴躍到場觀賞精彩節目表演。
-
莊議長建議取締小額貿易應有彈性許惠祐:願協調建立配套機制
海岸巡防署署長許惠祐昨日率員抵金拜會縣府、地檢署後,於下午六時許驅車前往縣議會拜會議長莊良時,莊議長就小額貿易、貨物中轉、走私等議題與許惠祐交換意見。對於莊議長的建議,許惠祐指出,海巡署主要任務是防衛國家安全、漁民救難與防堵走私槍毒,在執法工作上願與地方政府協議出一套較好的配套機制。 海岸巡防署署長許惠祐在海洋巡防總局長鍾桐生、海岸巡防總局長葉克新等人陪同下,於昨日下午六時許前往縣議會拜會議長莊良時,受到議長莊良時、主任秘書李增德、議員張光海、董東漢、陳玉珍及議會幹部熱烈歡迎,雙方並於議長室就相關議題進行交換。 議長莊良時針對兩岸走私與小額貿易問題指出,目前中央主管單位法令之限制,對於行之多年之金門地區小額貿易問題,未能有效解決,顯示法令與實務上之落差、問題之急迫性,才會造成府會問題,希望中央單位對於民眾之所急需問題,能優先修改相關法令,在中央政府處理機制未出來前,應先做好配套措施。 莊議長呼籲政府有關單位應在政策上考慮如何讓小額貿易合理的合法化,以利統一管理、藉以消滅走私之誘因外,站在執法機關的立場也應有彈性調整作法,如何防範走私農漁產品夾帶槍、毒等違禁品進入金馬地區。莊議長也要求海巡署在金門執法,應加強海巡兵力的配置,阻絕不法於中線。 許惠祐表示,海巡署主要任務是防衛國家安全、漁民救難與防堵走私槍毒及疫病預防,未來任務重點將朝海域查緝不法方向規劃,在執法工作上願意和地方政府來了解、協調,協議出一套較好配套機制,對於雞毛蒜皮之類的小額走私,在執法上加以取締也沒意思,許惠祐應允,在實地了解後,會將問題向中央反映,未來在執法上也會有彈性調整作法。
-
小三通貨物流通困難重重許惠祐:不影響安全檢疫願建議適度開放
海巡署長許惠祐上任後昨日第一次來金巡視,就從縣長李炷烽、立委吳成典口中聽到了兩岸貨物流通不順暢等諸多民怨,他表示,海巡署是個執法單位,說起來也算是政策的「受害者」,未來只要不影響國家安全、社會治安、經濟秩序,且不妨礙防疫、檢疫,海巡署願與中央相關部會溝通,適度檢討開放。 李炷烽與吳成典則口徑一致,強調解決問題的方法唯有免除關稅、簡化手續。吳成典並要求海巡署針對相關法令進行檢討,他也將在立法院持續監督。 從海基會秘書長轉任海巡署長的許惠祐,昨日以署長身份首次來金巡視,下午並安排拜會縣府,受到縣長李炷烽、副縣長楊忠全、立委吳成典等人歡迎。一行人並針對小三通相關問題進行了半個鐘頭的會晤。 李炷烽在會談中反映了民眾的陳情,他表示,受到中央政策上的掣肘,小三通一直處於似通未通狀態,人員往來多所限制,貨物流通更是困難重重。以台商為例,目前的「一條龍」被民眾批評為「過境撒尿」,除了警政署境管局每份證件收費四百元,口袋「麥克麥克」之外,見不到為金門帶來什麼實質利益。貨物方面,正式管道要報關、課稅,還要檢疫、檢驗,以蔬果為例,循正常管道報關,結果商品進了冷凍庫,樣品送台灣檢驗,檢到蔬果都快爛了還看不到結果,業者氣憤之餘打算向政府求償。 李炷烽表示,地區從事貨物中轉的業者,算來算去不過二十多艘小船,只要不運槍、毒,就算每天搬來搬去,又能運得了多少物資?何況所載運的貨物大部分是民生必需品或台商所需原物料,如果不給業者一條生路,站在第一線的縣府,往往必需為中央承擔民意壓力,甚至為中央背黑鍋。 李炷烽因此建議,要解決問題,應該從撤除關稅,簡化通關手續做起,他認為,不妨在台灣海峽劃上一條虛擬中線,金門輸往台灣的商品可以嚴格把關,從大陸進口的部分就應該盡量開放。 吳成典則提出海蚵「出口」銷台問題,他表示,地區養蚵業者原本只是一項傳統產業,近年來養殖技術精進,產量也隨之增多,沒想到欲「出口」時卻遭到刁難,要求執法單位應務實檢討相關規定。 吳成典也呼應李炷烽的說法,強調縣府站在第一線面對民眾,每天遭受責罵,還得出面為中央緩頰,不斷安撫百姓,處境相當困難。他要求包括海巡署在內,各相關部會應儘速檢討法令規定,用務實的態度研訂更符合實際需求的法令。他也將在立法院持續監督,為鄉親的利益發聲。 此外,李炷烽、吳成典也在會談中針對媒體將金門報導為「走私天堂」的說法提出辯駁,強調所謂「大陸街」,不論是貨物品項、數量,都比不上台北的迪化街或中、永和的韓貨街,即便有也只是一些零星庫存。吳成典要求海巡署在執法上應稍有彈性。李炷烽則舉馬祖的例子,批評海巡署在同屬離島的兩個縣市,執法上卻似有兩套不同標準。 許惠祐聽了這些意見之後表示,海巡署的苦楚跟縣府一樣,甚至也是個「受害者」,因為在「除罪化」的錯誤導引下,大家以為什麼都可以做,但實際上卻有很多都不能做。而海巡署執法單位,必需承受很多責任,執法過程中很難做到「抹鏡兩面光」。 許惠祐說,目前已責成下屬針對金門地區查獲的走私物品進行整理,未來只要是不妨礙國家安全、社會治安、經濟秩序,且符合小三通精神,為地區民生所必需的小額商品,在經過防、檢疫把關之後,可以在作法上有彈性的調整。 許惠祐也表示,前述各項問題牽連廣泛,需要跨部會溝通,且各部會之間要形成共識也並不容易,他願意將執法過程中所發現的問題,以及金門所提的各項建議,代為向中央反映,希望透過修法或適當程序達到放寬管制、兩全其美的共同目標。
-
赴大陸參加大會唱烈嶼群聲南樂社等受矚目
烈嶼群聲南樂社與金沙鎮何厝社區南樂人士組團參加在晉江市安海鎮舉辦的「海內外南音大會唱」,拜訪泉州藝術學校,以傳統國粹進行文化交流演唱,受到大陸媒體大幅報導及單位社團熱烈招待,精彩演出深受好評。 大陸福建晉江自二十五日、二十六日在晉江安海鎮舉辦「海內外南音大會唱」,包括台灣、印尼、菲律賓、香港、澳門、新加坡、金門等海內外三十多個團隊計七百餘人參加。烈嶼群聲南樂社應邀與何厝社區南樂人士組團參與紀念一代南音大師高明網誕辰一一二週年座談會,隨後也出席海內外南音大會唱開幕式,及海內外南音合奏、南音大合唱與廣場演出。開幕餐會中並由烈嶼鄉長林金量、縣議員洪麗萍代表該團致贈金酒與貢糖予晉江市人民政府,由副市長代表接受。團長洪天映、副團長陳亞福也贈送二萬元予中國南音學會安海雅頌南音社,由該會理事長陳玉才代表接受,雙方除互贈旗幟紀念品聯絡情誼,並進行交流演唱。
-
岸巡隊安排留置大陸客撥電話回家報平安
昨天是中秋節,為了紓解因案滯金無法返鄉過節的大陸人民的思鄉之愁,金門岸巡總隊昨天為留置的九名大陸客舉行電話懇親,安排他們打電話回家報平安,有的聯絡上遠在海峽對岸的親人,感動的哭了出來。 金門岸巡總隊目前還留置有九名因案滯留金門大陸人民,包括有雲南籍楊竹團、湖北龔昌明、莆田巿黃春榮、黃大弟、黃文芳、廈門彭金杯、彭俗著、王海福、王輝奎等人,他們因非法入境違反國安法等案情而遭到逮捕,案子尚待高檢署處分中。 每逢佳節倍思親,為了紓解大陸人民的思鄉情緒,金門岸巡總隊長郭健民除親贈每人乙份月餅及柚子等應節禮品外,同時也安排電話懇親活動,讓每位大陸人民都可以利用紅十字會致贈電話卡打電話回家向家人報平安。
-
金沙鄉親張招平遺愛滿人間
金沙鄉親張招平日前過世,他在生前留下遺訓,要求家屬喪事從簡,奠儀捐贈宗親會及貧病家庭,借給金沙鎮公所的土地也慷慨捐贈。昨日他的太太陳素治、兒子張雲盛等人前往金沙張氏宗親會館,將撙節的喪葬費用總數三十萬元全數捐出,由金沙張氏宗親會理事長張金福、金寧鄉民眾服務社主任楊世宏代表接受。張招平及其家屬的義行令人感佩,而簡單隆重的喪禮也將成為民俗改革的先驅。 以務農為生的金沙鄉親張招平,日前因病過世,享年七十五歲,他的家屬遵照遺訓於九月廿日舉行簡單的儀式,並採火葬方式進塔安厝。他的兒子張雲盛表示,父親過世前曾留下六項遺訓,包括告別式依佛教儀式辦理;為避免公墓用地不足,後世兒孫還得撿骨還地,葬禮宜採火葬進塔處理;喪事簡單為主,不發訃文,以免麻煩姻親鄉寅;喪禮結束後將不設席答謝等。 此外,張雲盛說,他的父親張招平也交代,原先無償長期借給金沙鎮公所當作垃圾車停車庫的土地,將捐贈給鎮公所,喪禮所收奠儀,來自宗親就回饋宗親,來自朋友親戚,就回饋給社會。 張招平的太太陳素治及家屬張雲鑣、張雲盛、張美珍等人昨日上午特別前往沙美張氏宗親會館,將撙節的喪葬費用共計新台幣三十萬元全數捐出,分別由宗親會理事長張金福,金寧鄉民眾服務社主任楊世宏代表接受,在場觀禮的還包括縣議員楊應雄、宗親會常務理事張吟音、張炳順、顧問張金溫等人。捐贈的款項當中,十萬元指定併入宗親會獎學金基金內,以獎掖後進,二十萬元則透過各鄉鎮民眾服務社,捐贈給每鄉鎮兩位貧病家庭,受惠者包括金城鎮董漢帝、邵丁領,金湖鎮呂金宏、孫啟明,金沙鎮李仁材、何啟,金寧鄉吳再得、張麗珍,烈嶼鄉洪怡內、洪李粥等。 張金福表示,在他印象中,張招平是一位敦厚老實的宗族長老。張金溫也說,張招平對地方與宗親事務都非常熱心,為人和善,從不與人爭執。宗族長老們對張招平及其家屬選擇簡單隆重的佛教葬禮儀式,免除了一切無謂的繁文縟節,用撙節的經費來回饋宗族、回饋社會,都表示讚佩,也認為這樣的義行將是一次移風易俗的良好示範。
-
李縣長與台商子弟歡渡中秋
中秋慶團圓,大陸的台商子弟五十八位經由小三通到金門各級學校就學,金門縣大家長李炷烽昨天與台商子弟歡度中秋,並於金瑞大飯店宴請就讀本縣各級學校台商子弟餐敘,同時贈送中秋月餅祝賀佳節,關心他們的生活,讓台商子弟感到很開心,也讓台商家長安心。晚間邀集台商子弟觀賞湖下海堤與對岸廈門同步施放五彩高空煙火,希望為台商子弟帶來一個溫馨、難忘又熱鬧的歡樂中秋夜。 金門縣政府是在教育部支持下,二年前開始招收福建地區台商子弟就學,目前有五十八人就讀高中職校、國中和小學,金門縣長李炷烽昨天中午於金瑞大飯店以自助餐宴請他們,並贈送月餅賀節。包括縣府教育局長盧志輝、督學王任益、金門高中主任教官黃秋生等人也都到場參加。 縣長李炷烽指出台商子弟到金門就讀,就像是金門大家庭的一份子,除親切的詢問在場台商子弟學生在金門生活情形,也送名片交給家長遇到有事洽詢聯絡,並致贈每位台商子弟乙份中秋月餅賀節,場面溫馨。 據了解,金門開辦兩岸小三通今年進入第四年,開放大陸台商子女到金門就學也已兩年,大陸東南沿海需要接受國民教育的台商子弟至少一萬人到一萬五千人,東莞和上海華東兩所台商子弟學校目前只容納一千五百人,目前在地區就讀的台商子弟有五十八人,分別是國立金門高中有二十七人,金城國中則有十九人、金湖國小六人、中正國小六人。 教育局長盧志輝表示,為協助大陸沿海臺商子女就學並繁榮離島地區,政府自九十一學年度起試辦大陸臺商子女赴金門就學方案,教育部也專案補助金門縣政府所規劃之學校整建宿舍,並規劃生活輔導等相關配套措施,同時調撥替代役前往支援,成立輔導網絡、推動學校、家長、臺商、行政部門的聯合輔導網絡,處理學生就學及生活各類相關問題,期以更完善的照顧及周邊措施,讓臺商放心送子女至金門就學。有關學校與台商子弟家長建立的聯繫熱線:金湖國小(082-335186)、金城國中(082-325757轉72)、金門高中(082-328676),以便於臺商父母電洽學校專人,隨時瞭解子女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