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假車禍真詐財﹐鄉親不可不慎

發布日期:
點閱率:675

隨著金門社會進步開放,社會福利制度獨步全國,有越來越多的外來人口、年輕族群入住金門,為金門帶來更多元的氛圍,但也使得金門社會越趨複雜,台灣的耍狠、詐騙風氣,亦跟著傳到地區,「人心不古」成了許多現代金門鄉親的感嘆,其中,假車禍真詐財,時有所聞,就是一例,鄉親不可不慎。
以往,交通事故大都屬於單純肇事責任歸屬之爭,但是,隨著社會複雜化,地區已有部分類似假車禍真詐財事件傳出,遇到這種倒楣事,純樸的鄉親,常認為花錢消災,自行當下和解了事,不是助長有心份子的氣燄,便是陷入另一個可能的陷阱,值得鄉親引以為戒。
據瞭解,就有鄉親或來金門工作的出外人遇到車禍,當下心慌,忘了應該先打電話請警方處理,就擅自移動車子,致現場被破壞,結果讓對方獅子大開口,乘機要脅賠大錢還新車。
而近來,人權高張,為確保受害者權益,政府修改法令,將肇事逃逸列為公訴罪,要求不論肇事責任對錯,車禍一旦發生,任何一方都有協助受傷一方就醫的義務,不能僅憑當面詢問無外傷後,就離開現場,最好通知警方處理並留給對方聯絡方式,否則可能吃上官司。
此一法令,確實能有效遏止惡意肇事逃逸的事件發生。雖然相關單位進行宣導,但對於許多重然諾的鄉親而言,並不清楚相關規定,以為只要雙方當場達成和議就可,因此,如果遇上有心人,往往吃大虧,有理說不清。
此一法條原是美意一樁,但隨著社會風氣敗壞、人心不古,加上地區鄉親交通法令知識不足,凡事以和為貴、化繁為簡,以為只要雙方在現場當面協議和解即可,往往於事後被一方拿來當作要脅的把柄。地區車廠透露,已經有好幾起這樣的事件發生,而且背後似乎隱約有這樣的詐騙小集團存在,食髓知味,一再故技重施。
部份鄉親與對方發生車禍後,常基於肇事原因係對方違規導致,再者雙方車子並無嚴重損失,致失去戒心,在詢問對方,知道無明顯外傷後,以為就沒責任,便驅車駛離,另一方事後反悔,想要求更多補償,又熟知相關交通法令,便反告鄉親「肇事逃逸」,讓鄉親啞巴吃黃連,有理說不清,面臨被移送法辦的命運。有的鄉親為求減少「肇事逃逸」的構成要件,只能忍氣吞聲,任由有心的一方予取予求。
由於坊間已有多起案例傳出,值得相關單位深入調查,是不是真的有類似集團,一再玩弄游走交通法令邊緣,以假車禍真詐財方式,詐騙恐嚇鄉親?
警方提醒,遇到車禍事件,即使鄉親自己沒有理虧,也應電請警察單位前往處理,並保持現場完整,即便有急事要離開,也必需留給對方聯絡電話,以免被對方反咬一口,誣指為「肇事逃逸」,只是,就算是留下電話,對方真的有心使壞,仍可矢口否認鄉親沒有留下聯絡方式,因此,最保險的作法,還是電請警方趕到現場處理。
而為了確保雙方權益,以免事後各說各話,地區也有必要廣設監視器,以做為追究車禍後,責任歸屬的有力證明。但是,目前的監視器設置,主要用於探照街道上過往車子車牌,死角太多,不足以還原車禍事發當下的情形,也不易釐清責任,易造成事後的紛爭,應該加以改善、強化,俾有效節省車禍後,為追究肇事責任所付出的人力、物力,更可充份保障車禍真正受害一方的權益。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