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大學島尋找突破點

發布日期:
點閱率:619
字型大小:

──規畫落實「兩岸交流教育園區」迎接陸生
「打造金門大學島」、「教育島、大學城」、「金門國際大學島」,這些喊得十分響亮、改變金門的口號,可望有了突破點。二○一○年六月二十七日及昨天出版的《旺報》,〈20所院校將到金門設分校招陸生〉、〈大躍進 3成陸生盼來台留學〉;兩篇報導,有著連續性效應,也引發我們對實現「金門大學島」的樂觀期待。
根據《旺報》報導,「政府計畫開放陸生來台,金門縣政府相中教育產業,委託樹德科技大學規畫『金門大學島』,已有二十所院校準備到金門設分校招陸生」,「金門縣政府已選定八筆、廣達一百三十四點四公頃的縣有及國有土地,規畫『兩岸交流教育園區』,出租給台灣各大學設置分校,每校分配二點五公頃校區,全區約能招生十至十六萬名陸生,循小三通模式前往就學」,「金門縣政府評估,金門大學島計畫如果實行,光出租各校土地租金,縣庫一年可進帳十八億,每名陸生一年學費、生活費以二十萬元(新台幣)計,招滿十六萬人,即可創造三百二十億經濟效應」。
《旺報》亦引述承辦「金門大學島」計畫的樹德科技大學藝文休閒處分析,「離島地區的金門,不受陸生招生名額百分比限制;設大學島招陸生,是兩岸紅、綠、藍陣營都能接受的最大公約數,發展可期」。
「十至十六萬名陸生」,「縣庫一年可進帳十八億」校地租金,可為金門「創造三百二十億經濟效益」;看到這個幾乎讓金門一夜翻轉的數字,恐怕現居島上的金門人都會產生驚奇與疑惑,有可能嗎?以金門現有近十萬人的設籍數,約五萬的常住人口數,生活空間規畫與軟、硬體設施,要接受「十至十六萬名陸生」大軍來就學,這當然是長期的「未來期待」。但這樣的期待也是有市場環境基礎的,當開放陸生成為事實,「三成陸生盼來台留學」,而地利之便的金門規畫完成「兩岸交流教育園區」,實現「金門大學島」,則一切不可能都成為可能。
廣受國際關注的ECFA(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已於六月二十九日在重慶完成簽署;此一被視為兩岸關係「大躍進」、「大突破」的協議,勢將大幅衝擊著未來的兩岸政經生態,緊接而來,正卡在台灣立法院審查的《陸生法》一旦獲得突破,則兩岸的教育交流又將邁向實戰階段。作為兩岸入出中繼站,喊出「大學島」,並已朝「兩岸交流教育園區」規畫的金門,必須作好迎接「陸生來金」的準備。
邇來,關於金門高等教育發展的論述,已從單一的「金門大學」進入繁複的「金門大學島」。此一理念,願景的形成、深化,始於二○○九第二屆金門高峰論壇「打造金門大學島」主題設計,會議所發表的八篇論文中,樹德科技大學兩岸合作交流處處長洪春棋以〈打造『金門大學島』資源整合與分享〉,最早提出「招收陸生的可行性與願景」、「推動大陸、台灣、金門教育資源的整合與分享」等著眼陸生、台生市場的「大學島」概念,他呼籲「兩岸間若能有效的整合大陸、台灣和金門之教育資源,截長補短,共同為打造『金門大學島』來努力,以推動兩岸教育和文化上之實質合作」;李沃士就職第五屆金門縣長所提出的五大願景,其中一項就是「兩岸高等教育殿堂薈萃的大學島」,以「大學城」教育建設全方位發展教育島。
有陸生廣大市場的吸引力,從「打造金門大學島」到放眼「金門國際大學島」,的確是可能改變金門教育文化環境、島嶼發展體質的一大誘因;可以期待的遠景,在現實中,做好配套、全力規畫落實「兩岸交流教育園區」,則是當務之急。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