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愛的手鍊」談社會福利
報載,縣府有鑑於近年來地區失智老人走失事件頻傳,特別開辦免費「預防走失-愛的手鍊」服務,提供有走失之虞者於走失時能利用手鍊上編號快速查出走失者身分,手鍊上並顯示4組聯絡人電話,一旦被路人發現即可通知聯絡人,以預防走失,並協助他們找到回家的路,重回到溫暖的家園。從縣府這項服務,雖然只是小事一件,但卻看到政府的用心。
根據統計,地區老年人口已逾1萬1千多人,佔全縣總人口數12%以上,高齡化社會的來臨,凸顯老人照護與社會福利更為重要。另外,金門也有5千多位身心障礙者,還有不少低收入等弱勢族群,這些等等,在在都要政府多加照顧。
老實說,金門的社會福利,做得已相當好,被譽為全國之最,譬如敬老福利津貼、獎勵婦女生產金、縣民免費搭乘公車船、民眾意外傷亡濟助、中小學生免費營養午餐、身心障礙者紙尿褲補助、獨居老人免費送餐及緊急救援保全系統設置、補助老人裝設假牙、身心障礙者托育養護補助,甚至還有三節配酒等等,金門人享有這些傲視全國的社會福利,實在值得大家知福、惜福。
不過,所謂好還要更好,除了經費補助,要如何達到讓受惠者感到窩心與貼心,才是推展社會福利最高境界,因此,社會福利是患寡而不是患不均,不是通通有獎,而是對於弱勢族群應該倍加關心,正所謂錢要花在刀口上,錦上添花並非推展社會福利應有的現象。
社會福利最主要的目的,在於雪中送炭,在於幫助弱勢,行有餘力,才擴及普羅大眾,因此如何拿捏,如何避免不均,以免瓜分社福經費,實該加以重視。
就以「愛的手鍊」為例,花的經費不多,但對失智老人與家屬確有實質助益。再以最近縣府修正實施「金門縣身心障礙者居家生活補助實施要點」為例,就是因為有外籍配偶在未取得我國國籍前,依法不能享有福利,結果家庭發生變故,導致一家人生活陷入困頓,為此,李縣長特別修正該要點,讓尚未取得我國國民身分證且實際居住本縣之外配得以申請身心障礙者居家生活補助,因此獲得社會好評。再有,去年發給學生的交通券,只能買台金往返機票,學生吵著要到台灣玩,造成家長困擾,為此,縣府也特別給予修正,今年發給學生的交通圖書券,除了可以買台金往返機票,也能買圖書文具,甚至用以購買小三通往返船票嘛也通。
尤其最令人稱讚的是,縣府有感於地區民眾,每年需轉診赴台醫療人數不在少數,但是因為人生地不熟,造成很多困擾,最近特別在台灣各大醫院設有專人,成立服務台,除了協助鄉親辦理看診、住院,舉凡生老病死,有求必應,在在顯示縣府推展社會福利,為民服務的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