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移民紀錄片尋回原鄉情感認同

發布日期:
點閱率:694

一部金門人移民南洋血淚史的紀錄片,從原鄉到異鄉,牽動共同的土地情感記憶,近日更在海外掀起放映轟動效應。《落番》,演繹了金門是一座飽滿海洋文化與生命力的島嶼、金門人是充滿生存韌性打拚精神的族群。
探索海外移民,歷時一年,穿梭金門與馬來西亞兩地時空,由金門國家公園發行,唐振瑜導演、張輝明製片的劇情紀錄片《落番》,二○一一年三月九日下午在台北誠品書店敦南店舉行發表會首映,僅一百五十個座位的視聽室,擠入了二百多人,觀影後,作家、台師大國文系教授石曉楓以〈枝繁葉茂後的歸根與尋根〉寫下她的感動,強調這部片子呈現的「不僅是歷史的記錄,更是動態的尋根旅程」。
《落番》台北首映後,三月十六日由丹斯里拿督斯里楊忠禮在巴生金門會館主持海外首映記者會;接續於三月十八日起,在馬來西亞巴生、柔佛的戲院放映,截至昨日,已映了五天,場場爆滿,每場都吸引超過二百名觀眾入院觀賞,引發當地的華文報紙、電視台持續以大篇幅聚焦報導,香港《亞洲周刊》也披露《落番》的來龍去脈,認為這部影片以金門為引子,卻觸動了東南亞華人的尋根心靈。《落番》在馬來西亞形成的熱映現象,不但突顯了金門移民的獨特生態,也意外提高了金門島嶼的能見度,堪稱以影片為金門文化作了一次成功地海外行銷;而更大的延伸意義是,藉由《落番》,記錄、彰顯華人移民文化在新海洋時代的角色與影響。
金門國家公園出資拍攝的金門海外移民記馬來西亞篇影片《落番》,於二○○九年年底展開企畫、籌拍作業,歷田野調查、口述歷史、勘景、選角、開拍等過程,其間並安排金僑組團返鄉尋根,試圖讓異鄉與原鄉產生串連。經年餘時間,跋涉金門與大馬間,終拍攝、殺青完成八十分鐘劇情紀錄片《落番》。
《落番》的製作背景、發行理念,製作單位對外發佈的新聞稿內容中,有如下說明文字,「金門縣志載金門土地貧瘠,為求溫飽只有向外發展」、「華僑的奮鬥史,是金門文化歷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頁,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希望藉由『落番』將當年金門華僑下南洋打拚精神忠實的記錄下來,並了解在當時金門鄉親由於金門土地的貧瘠、謀生不易,只有毅然決然的離開自己土生土長的故鄉,遠渡重洋『落番』下南洋打拚,再把賺到的錢寄回家鄉養家,或是回到家鄉蓋洋樓、辦教育、回饋自己的故鄉。在這急功近利的社會中,也讓大家可以從金門華僑的家訓『甘願用十塊錢賺一塊錢,也不願用一塊錢賺十塊錢,因為他們說慢錢容易留在身邊』,學習到踏實不忘本的精神」、「《落番》以編年史的敘事為軸線,以動盪不安的大時代為歷史背景,穿插以金門華僑在當時的打拚精神,交織成一部深刻動人的史詩紀錄片」。
使用「劇情紀錄片」形式呈現馬來西亞金僑的困境與求生存的各種面貌,並以〈變奏的旋律〉、〈家書的唸讀〉、〈歌謠的抒發〉三種聲音的設計,貫串出金門移民的三部曲:離鄉、思鄉、返鄉。全片以「歌謠」表現外放的情感,再用「戲劇」演出內在深沈的心靈。多種元素的融合,構成了《落番》的豐富性、可看性。
從記錄移民生命史的角度看待《落番》,確是一部充滿故事性、感動力的劇情紀錄片。《落番》一推出即在海外造成觀影、討論熱潮,也說明了這部影片已抓住了移民者的共同土地、情感記憶;我們也盼望《落番》的持續發燒,能達到作家石曉楓所發出的期待,「由此尋回對於土地、家族的情感認同,從而並延續血緣的連結與完成」。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