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高教最前哨放眼國際好機會
──迎接國立金門大學改制後首屆開學典禮
從技職體系,改名、升格而來的國立金門大學,二○一一年首屆招生,創下報到率百分之一○五點四三的高紀錄,這一批大學新鮮人,九月十四日就要參加開學典禮了,也宣告了離島第一所大學已然躍上兩岸高等教育最前哨的新局面;而甫赴美國三所姐妹校簽署交換學生計畫歸來,再與中華文化總會會長劉兆玄刻在星馬訪問交流的金大校長李金振,也用行動說明,金大不只立足兩岸,也要投射國際。
一九九七年,教育部核定國立高雄科學技術學院(高科大)金門分部設置,開設觀光事業、工商管理、營建管理及食品工程等四科,一草一木,經過六年的扎根,二○○三年八月一日,金門分部獨立設校為國立金門技術學院,再歷一個七年的耕耘,二○一○年八月一日,國立金門大學誕生,《天下雜誌》報導「台灣第一所毗鄰中國大陸的綜合大學│國立金門大學揭牌成立,也為金門打造大學島的計畫敲響了第一聲」。
從高科大金門分部、金門技術學院再到金門大學的旅程,彷彿歷經了一場全民興學的神奇變化,十三年來都身歷其境的校長李金振以「跨時空的創校工程」、「金門人的集體創作」,將金門大學「作品」的完成歸功於「十三年來海內外全體金門人,在政府政策的支持與國際友人的鼓舞下,發揮了史無前例的大團結」、「集合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彙整在金門大學的大洪流」。
從無到有,推動十多年,金門人盼望一所大學的夢想實現了,但金門需要一所什麼型態、並具有優勢條件、競爭力,且可長可久大學?二○一一年二月號的《讀者文摘》中文版製作了「亞洲暨台灣高等教育大調查」專輯,以成大、金大、東海、東華等十二所大學來看台灣大學院校特色及定位,其中以「集三千寵愛於一校」介紹甫竄出的金門大學的特色及競爭優勢,包括「與成功大學同時榮獲教育部遴選為全國大學自主管理之試辦學校」、「地方提供優渥的獎助金」、「唯一得招收大陸本科生的國立大學」、「金廈成功之路:一校錄取,三校服務」等,《讀者文摘》並引金大校長李金振發下的豪語,「我們的目標,就是要辦一個座落於大陸的中華民國大學!而且是一所有別於台灣其他學校的國立大學!」校長的招生思索、架構中,由於金門受特殊政策的保護,招收陸生不受全國二千名的總量管制,金大有信心,在第一年就招收百分之十的大陸學生,且包含本科生(大學部)、研究生,加上校內原本就有的金門本地、台灣本島學生、外籍學生,可支撐、打造出一個多元文化,相互切磋的學習環境。
《讀者文摘》二月號披露的金門大學特色、定位及招生目標,很快就得到驗證。現有「人文社會學院」、「休閒管理學院」、「理工學院」、「進修學士班」與「通識教育中心」組織的國立金門大學,一百學年度首屆招生,並加入大學指考招生;在教育部所核定招生名額為十系十三班(含技術系)共六百四十五人,結果一般生報到率就將近百分之九十二,再加上離島保送、原住民、身障生、僑生與陸生等外加名額,實際報到人數有六百八十人,報到率創下百分之一○五點四三。數字中值得觀察的是金大首度參加大學指考招生,十個學系不但招滿三百個名額,而且成績落點還超越台灣部分公私立大學,新生中有很多成績優異且來自於台灣各優質高中,相對地推升金大的落點排名。
改制後首屆招生的亮眼成績,反映了金門大學主打的「二十世紀大視野‧放眼全球新學府」、「站在兩岸中心,搶得國際先機」的定位,以及「台灣→金門→廈門→世界」的地理空間特性,一出發就受到了矚目。
金門大學一步一腳印,化不可能為可能,每跨出一步,總會帶來創造、突破的驚喜。九月十四日,校園內擁有三千名學生的金大就要舉行改制後首屆招生、迎接新鮮人的開學典禮了。祝福金大人、寄語金大人,站在兩岸高等教育最前哨,給自己一個放眼國際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