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金門醫療實現社會公義
金門醫療品質及設施向來無法和台灣本島相比,但金門卻是少數沒有積欠健保費的縣市,所以健保在金門地區的支出反而較收入少。金門民眾的平均所得,若不將金酒公司的收入列入考量,則亦不及台灣的平均所得,而金酒卻每年大把大把的稅金上繳中央。是故,過去中央對離島金門的醫療漠視,無異是劫貧濟富,不符合社會公義。此外,醫療設施不足也是無法吸引醫療人才長期進駐的原因之一。
所幸經過長年來地方政府的爭取與挹注,中央始注意到過去的謬誤,而逐漸調整對金門的醫療資源投入。當然,近年來縣府喊出的醫療養生島主張,獲得中央的認同與支持,也產生了相當效益。因此,興建「綜合醫療大樓」,除了是金門醫療品質提升的標誌,也是縣府施政的要項。日前李縣長在訪視工程時即表示:「期盼此一重大工程在品質掛保證下,為金門醫療整體發展做足準備,以符合縣府致力改善與提昇金門整體醫療品質之目標。」
確實,如果連基本的醫療設施都不全,就算有好的醫術人才恐怕也難以發揮。更何況,若沒有好的設施,如何能讓好的醫護人員長駐離島,發揮仁術濟世呢?古有明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即是這個道理。要讓居民能安身立命,好的醫療服務及設施乃是基本需求。
目前興建中的署立金門醫院大樓院區,基地面積有四萬零三百七十八平方公尺,而工程總樓地板面積為三萬零九百八十九平方公尺。此院又區分為:A棟的綜合醫療大樓和B棟的精神科大樓。精神科大樓預定今年內可以竣工,而總工程則預訂於一○二年四月完工。期盼此一現代醫療機構之基礎,能為金門醫療史開啟新頁,同時也讓在地居民的身心健康得到更完善保障。
除了硬體方面的提升,人才的引進亦刻不容緩,達成永續經營目標更是一大挑戰。過去雖然政策上有地區醫學人才的培育計畫,例如:保送醫學系等相關政策,但每年可以為地區產生的醫療人才依舊不足,尚須結合各項「引入資源」的構想方能奏效。因此,未來如何結合台灣本島的資源與人力,無論是成為榮總分院,邀成大醫學院進駐,或尋求任何有意進駐金門的醫療院所來協助,總之,務須逐年改善與提升地區的醫療軟體,與投資興建中的硬體相互配合,提升醫療品質的總目標方有克盡其功的一天。
離島在醫療資源方面原本就相當不足,無法單靠金門地方政府的單向努力。過去中央對金門的忽視已然過去,我們在此呼籲中央應秉持實現社會公義的原則,逐年增加對金門地區的醫療投資。起碼要讓金門的民眾也可以獲得與台灣居民相同的生命保障,而不是每每遇到突發病症時,還得拖著原本已經虛弱的身體進行長途後送。
此外,硬體投資需要時間,人才引進亦非一蹴可及,因此,對當前已有的各項資源做好整合與管理,也是短期改善的因應之道。醫療院所無論各個部門,都與民眾接觸頻繁,面對病患時,必須有顧客導向的概念,唯有從「心」做起,方能扭轉民眾對署立醫院的觀感。
眾所周知,綜合醫療大樓的興建,縣府亦投入相當比例的經費,凸顯了地方政府對醫療議題的重視,冀望未來中央能持續給予充足且合理的支持,同時督促署立醫院從各個方面持續改善,真正落實提升醫療品質的目標,因為,金門民眾所爭者,無非僅是社會公義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