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議題應少「談天」多「道地」
金門因為地緣關係,與大陸間的相互影響甚鉅。最常發生的事莫過於大陸漁民越界捕魚,被海巡查獲的事件。其次是大陸海漂垃圾、金門酸雨等影響金門環境的問題。這些兩岸高層看不上的議題,卻深深的影響著金門居民的生活。
大陸漁船越界濫捕,造成金門漁民無魚可捕、危及生計;漁船近岸可能成為兩岸罪犯偷渡橋樑,危及生存;違法電魚、炸魚與拖網,則嚴重危害金門海域生態。如此影響「三生」的問題,似乎未被兩岸高層正視。
面對大陸漁民越界的情況,我方只能被動的等待他們觸法,無法主動限制或約束,其管制與管理權責都在彼方,多年來狀況說不上有太大改善,也沒有被兩岸高層視為重要議題進行商討或處理。對地區居民來說,大陸漁民越界捕撈魚貨被海巡查獲,幾乎快要稱不上「新聞」,而是三天兩頭就會發生的例行性公事。
此外,大陸快速的經濟發展,其產生的廢棄物,或稱各種「垃圾」,隨著不同季節盤據金門美麗的沙灘。每年居民都得發起淨灘活動,或靠環保人員辛苦移除,長年累計下來數量驚人。面對這種狀況,縣環保局多次透過各種管道與對岸接觸,並於今年六月底,邀集兩岸政界、學界共同針對相關議題進行探討,大膽邁出了第一步,然而,地方政府終究僅能在區域議題上努力,更重要的仍需中央配合,透過兩岸兩會才能將議題抬上桌面。
另外,根據中央氣象局的資料顯示,金門降雨的pH值是全國最低(4~4.5),也就是降到金門的雨水都是偏酸的酸雨。過去酸雨這個名詞只會出現在高度工業化的高雄等地區,如今一個沒有大工廠的金門縣,卻也出現類似狀況。究竟污染源何在,種種跡象似乎都指向對岸。同樣地,縣府在中央政府提出具體方案,或將議題推上兩岸談判桌之前,已經透過各種管道進行瞭解,並藉由兩門間密切交流的特殊關係,督促對岸採取合理、有效的監管行動,然而,最終還是需要有中央的配合,才能克盡全功。
這些攸關金門民眾生存的問題,對於兩岸高層而言,或許都上不了檯面,甚至只是雞毛蒜皮之事。
日前國民黨金溥聰先生於美國拋出兩岸領導人在時機成熟時可以談和的議題,這是中央高層間的「天」話。但兩岸要真能和,真正需要的是在地上的「人」語。許多關乎兩岸民眾生活的議題,雙方應該坦然面對,共同改善,才能讓兩岸人民互利而更親近、合作。畢竟,金廈之間近在咫尺,彼此生活互為一體,面對無國界的生態與污染問題,誰也無法置身事外。
前述各種可能傷害金門民眾的問題,同樣也影響著廈門及福建沿海居民。倘若兩岸能就這些議題進行探討,認真面對大陸高速發展經濟過程中留下的後遺症,透過兩岸合作對問題進行矯正與修補,不但能開啟兩岸合作交流新頁,也能同時創造兩岸雙贏的局面。
此類議題,縣府已經踏出了嘗試性的第一步,對岸的回應也頗有善意,我們在此呼籲中央,在兩岸領導人大談未來「大方針」之際,更應好好慎思並解決人民生活的需求問題。衷心期盼有朝一日,金廈兩門能在兩岸高層的支持與重視之下,將此類攸關民眾生活、環境保護議題也拉上檯面,多關注一些「人語」,少談些「天話」,真正為增進兩岸人民福祉做出貢獻與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