籲請正視金門用水安全問題
金門縣湖庫水質不佳,東半島自來水甚至流出「紅蟲」無法飲用。在議會臨時會期間,李縣長特別向告假赴台求援,展現劍及履及的施政能力。此行,除了獲得經濟部水利署長楊偉甫承諾協助爭取經費,推動相關改善方案外,更派遣了水利署等專家團隊抵金協助解決問題。
金門的用水安全問題由來已久,似乎總難斷定該是誰該負這個責任,但畢竟用水關乎基本民生,若不能徹底獲得有效的解決及改善,遑論任何建設發展。於是乎我們便得來探討一下,根本解決之道,又可否在短期內獲得明顯的改善。
金門地區水資源匱乏,替代水源難覓,復受限於水庫集水區面積有限,致水源不足、水質不佳,因此水庫及自來水廠的操作管理,面臨了更嚴苛的考驗。有鑑於此,前縣長李炷烽便提議將金門自來水廠交由台灣省自來水公司接管,或直接自大陸引水,此事至今未有明確的定論,但金門島上居民每日卻依然享用著水質不穩定的自來水,著實令人感到憂心。因此,我們以為金門的用水問題,既要救急,也要治本;以下芻議謹供有識者參酌。
其一,設置大型淨水場。金門水源不佳既已是無法改變的事實,若排除自大陸引水(有謂是國安問題),則只能從興建淨水場著手。目前,縣府斥資在金沙水庫旁興建的日供水3000噸高級淨水場,預計在10月底啟用應急,但是因應長遠發展仍待增建大型淨水場。據悉,金門自來水廠的計畫是以五年分三期投資十億元,興建日產五萬立方的高級淨水廠,這個計畫能否儘速獲得行政院的核定,考驗著上位者有否真心關注人民的基本生存權,更是判斷其是否為口是心非政客的有效標準之一。若能引進所有可用水源,佐以現代科技技術,讓鄉親們在短期內喝上一口好水,或仍非遙不可及的夢想。
其二,補助家戶裝設淨水器。去年四月,環保署公布去年度全國飲用水水質查驗結果,全台抽驗一萬一千一百二十七件自來水水樣,合格率高達九十九.六四%,不合格水樣四十件中,金門包辦二十二件,對人體有嚴重傷害的總三鹵甲烷、亞硝酸鹽氮赫然在列。當時,環保署強調,超標情況並不嚴重,將水煮沸之後,即可安心飲用;但專家則強調,煮沸無法消除亞硝酸鹽氮,建議安裝活性碳淨水器,並定期置換濾心。既然公部門無法保證飲用水安全,便應思考補助家戶裝設淨水器的可行,這項工作似乎要比補助修繕傳統建築或安裝太陽能熱水器來得更為急迫而緊要,籲請中央及地方都正視此一問題,考量施政項目之輕重緩急。
其三,水回收與再生利用之推廣。金門水資源奇缺,按說滴水都不應浪費,公部門理應在現有基礎下,提出回收與再利用的鼓勵及輔導政策;一則能讓民眾理解水資源的可貴,二則可以為節能減碳盡一分心力,對金門推動低碳島之願景亦長足之助益,應為一舉多得之策。
總之,政績不能光憑口號,畫大餅也絕對不會變成實質選票。再多的理想、願景都該以人民的基本生存權為基石;如果連生活最基本的自來水飲用安全都失去了保障,台灣再如何「加油」,我們都感受不到一聲「讚」,有的只是「無水最苦,失望相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