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登錄非物質文化遺產維護傳統價值

發布日期:
點閱率:674
字型大小: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於2003年10月17日會議通過《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此基於廿世紀後期人類創造了有史以來物質生活最富裕的年代,卻也因過度沉溺而失去了精神生活上的幸福感。這是一項關於非物質遺產保護的重要的國際公約,也為各成員國制定相關國內法提供了國際法依據,非物質文化之定義為:「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在此基礎上檢視金門具有足以列為非物質文明的項目,其目的非迎合世界潮流,而是回到最根本保護的目的,是為了豐富及定義人性的價值。金門縣文化局日前,選定:瓊林蔡氏祭祖(農曆二月初七、十月初六日)、後浦迎城隍(農曆四月十二日)、中秋博狀元餅(農曆八月十五前後)、后湖海醮(十一月)、風獅爺(非活動性)、七月流火(非活動性)等六項具有地方代表性的民俗活動及物件。
經過與會委員就書面及現場訪查及審議結果初步通過五項,其中【后湖海醮】待18日於活動現場完成訪查及審議後再行申請登錄工作。名稱部份則經審議後建議修改瓊林蔡氏祭祖審議修改為【瓊林蔡氏宗廟祭祖儀典】、後浦迎城隍則改為【四月十二日迎城隍】,而七月流火則改為【普渡燈】。
過去因為軍事管制的結果,以及金門宗族制度的規範,使得金門能夠保留住這些對人類文明具有重大意義的民俗資產。這些不僅僅可以發展成為觀光資產,更重要的是它們象徵了金門傳統而優良的風俗習慣的維繫。使得這些珍貴且足以維護人性價值的文化活動,不致在現代化的發展過程中流失,而讓自己與後輩子孫失去精神上的依歸。
日前電影「賽德克.巴萊」中,賽德克族人為了維護祖靈的獵場可以戰鬥至死,所追求者即是維護自我文化與「人」性價值。雖然登錄的工作是透過縣政府進行,但是居民的共識與熱情參與,才是縣府團隊的後盾。既然是民俗活動及物件,當然是居民全體表現的結果,將其落實並且使其精緻而不變質,這些都是全體居民的工作。是故,爭取登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但是縣府既定的目標,也是為了維護金門優良文化傳統與人性的工作。
對於縣府維護傳統文化、文物,以及登錄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的努力,我們深表肯定,誠如前面所引「賽德克.巴萊」的例證,我們必須再次強調,此類工作不能僅有縣府單方面的努力,還需要廣大群眾的共同參與,必須讓在地居民都有相同共識,並朝共同目標努力,爭取登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工作才有成功的可能,願以此與全體鄉親共勉之。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