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城鄉發展的定位與機會﹕區域分工下的新角色

發布日期:
點閱率:664
字型大小:

1990年代初期,當全球經濟一體化如火如荼地進行之際,臺灣海峽兩岸產生一些結構性改變。
首先是臺灣西部城鄉因國際分工的再結構而形成一個「都市連續體」,空間結構、功能、意義及其社會網絡被重新界定;再者是中國沿海地區亦因改革開放政策及全球化結果,逐步成為世界工廠,並發生規模巨大的城鄉移民及都市化歷程。但諷刺的是,此時的金門仍背負著世界冷戰及國共對峙遺留下來的歷史包袱,是一個封閉的戰地島嶼。即使1992 年解嚴,但因臺海關係不會一夕融冰,金門與鄰近的區域發展幾乎完全脫鉤,不僅都市化、現代化程度不如臺灣本島主要城市,亦不能與一水之隔的廈門相提並論。這些趨勢,在進入21世紀之後,差距愈加明顯。
在全球化的區域分工下,地方的機會是什麼?以及,如同金門這樣特殊的地方,如何永續發展?
許多學者的研究發現,全球化在地方的影響有兩種模式,一是要求地方走向全球,一是完全相反,是全球走向地方。因此,他們認為最好是將全球化和地方化看成一體兩面的關係,全球化意味著地方/區域/世界之間的接合,也就是被稱為「全球地方化」的過程。因此,地方若能充分理解自身在區域、甚至全球的獨特角色,藉由高明的治理便可具有好的競爭力。有些學者甚至提醒了絕大多數目前仍然不是全球網絡節點的一般城市,不應盲目地幻想成為全球城市,城市規劃與治理在於滿足日常生活所需,而不是追求成為香港、新加坡、巴黎或紐約。
因此,我們認為金門永續發展的方向在於維護獨特的歷史遺產及豐富的自然生態,使得它在臺灣海峽東西岸城鄉中成為人文薈萃、適宜人居、健康安全、旅遊休閒的地方,一個無法取代、不能複製的島嶼。而這種逆向思考是尋找及建構金門酒廠之外的第二顆發展引擎的重要方法。
事實上,金門應善用其地緣角色及歷史資產加以自我定位。這裡既是閩南原鄉(文化重鎮的地位,一如日本的京都),又是臺灣窗口(臺灣近半世紀以來的民主、法治與文明之展現);既屬於南洋(僑鄉社會網絡仍然強勁),又具世界知名度(世界冷戰前線)。放在當前中國經濟崛起的態勢下,在世界工廠的旁邊留住這樣一座多元文化、豐富生態、觀光魅力、文明創新之島,具有極為珍貴的價值。這些發展路線,更能積極與廈門(金融、商業中心)、泉州(輕工業製造中心)、漳州(閩南魚米之鄉)互補,進而達到共榮共存的可能性。
而這樣的方向,目前逐漸形成社會共識。金門要朝國際觀光、教育、文化創意設計、醫護養生等產業來發展。這些產業有些已經略具基礎,必須進一步追求品質的提升或服務的到位;而有些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間,需要積極培養人才、建立專責機構加以推動。在這些過程中,金門大學責無旁貸。成立非教學性質的研究中心,延攬第一流的人才,進行產學合作或研擬可行政策提供政府參考,應是可行的做法。獲得「改大基金」或「建校基金」挹注的各大學,更應自我提升,拿出具體研究績效,貢獻於金門發展。
縣政府亦可從一些具體的計畫著手,先產生一些亮點,避免治絲益棼。例如爭取故宮文物或複製品到歷史民俗館展出、國民小學的整併與校園空間的再利用、行政新區的評估與規劃等。這些點的改變將會產生如同針灸般地效果,最終成為金門調整體質、脫胎換骨的新機會。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