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充小三通通關空間提升服務品質
金門小三通熱絡,根據財政部關稅總局估計,金門小三通今年全年稅收約可達新台幣4000萬元,將比去年2745萬9821元大幅成長約45%。除了小三通充裕國庫收入,金門縣的「金雞母」金門酒廠對中央稅收貢獻更大。財政部表示,金門酒廠1年營收約123億元,上繳中央的稅多達38億元。
看到如此耀眼的納稅成績,如是私人機構,通常會有政府頒發「優良納稅人」或「納稅大戶」之類的榮銜。對金門言、納稅乃國民,也是地方政府應盡義務,能對國家歲入及建設有所貢獻,相信許多鄉親也會與有榮焉。但這樣的光榮感,最終還應回到政策的大力支持,才能成為良性循環。
以通關空間為例,當前,金門小三通船班已增至每天42班次,通關人數逐年增加,今年1至10月通關旅客平均每天約4000人,其中30%是大陸人士。由於通關旅客人數多,遇到旺季,金門水頭碼頭通關即大排長龍。
事實上,水頭碼頭最近剛剛經歷一次較大規模的內部改裝,把原先擺在出境通關處出口旁的免稅店,全部往內遷移,遺留的空間改為旅客休息區,同時比照機場模式設置公共空間藝文展品,希望從空間的改善與合理化,提升整體服務水平。然而,通關空間的配置與動線規劃等,還有進步空間。
質言之,小三通已經成為兩岸商旅進出往來的重要管道,也是桃園中正國際機場之外,最重要的「國門」。當前的水頭碼頭建設,與小三通伊始相較之下,確實已有長足進步,但我們不能以此為滿足,尤其對岸廈門建設、進步的腳步更快,我們仍須急起直追!
曾有台商反映,水頭碼頭建設比廈門港埠落後,讓人汗顏。但要有怎樣的設備、規模才能符合現況所需?見仁見智。往年金門諸多公共建設僅能顧及解決眼前問題,較缺乏長程規劃及構想,這是不爭的事實,這也正是縣府今年特別辦理「概念性整體規劃」的主要原因。基此,如果水頭這方「國門」的胃納量與日俱增、指日可待,那麼當前仍顯窘迫的通關空間,恐難符合未來的客流需求。當縣府已在整體規劃上跨出重要一步,每年在金門這方小島上課徵如此多稅捐的中央政府,應該在政策上同樣大力支持,同步擘劃改善其服務品質及環境空間。
有關小三通的願景,陸委會副主委劉德勳曾有很好的譬喻。他說,金門「小三通」走過十年;金門就像「貢糖」,香氣久留口中,再配上一杯清茶,就是人間天堂。而陸委會願扮演清茶角色,在金門邁向下一轉型與榮景路上,全力支持和協助。誠哉斯言!欲引導金門邁向下一次轉型與榮景,不能是空中閣樓,中央應與地方攜手,共同具體務實地規劃下一個十年的民生基礎建設。而中央賦予金門怎樣的兩岸角色,更攸關成敗。
與水頭碼頭對接的廈門國際郵輪碼頭,以及刻正大興土木的五通碼頭,無不以高規格、大發展的格局以待,有道是,「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當前免稅店空間的增加,或有助於提升國家稅收,但相應的服務機能也得一併提升。金門的轉型與榮景,更需要各方的支持與協助,中央政策的支持,何妨就從碼頭這方門面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