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舊時代展望新方向
就在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甫揭開序幕,總統與立委選戰藍綠對決關鍵時刻,也在福建省政府自台灣遷治金門辦公十六周年前夕,驚聞前福建省主席吳金贊(一九三六│二○一二)元旦凌晨因胰臟癌病逝於新北市雙和醫院,享年七十六歲,定元月十七日下午二時在台北市第二殯儀館舉行告別式。一位一生與金馬土地、戰地歲月、軍政體制緊密纏結的政治人物與世長辭,令人惋嘆之餘,也引發我們再次回溯、檢視斯人與斯島、斯府所處時代的風雲幻變,並展望金馬未來的新方向。
按中央社於二○○○年出版的《中華民國名人錄》記載,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八日出生於福建金門的吳金贊,文化大學國家農學博士,歷任金門縣政府技正兼股長(民五十至五十四年)、金門縣林務所所長(民五十四至六十一年)、立法委員(民六十二至七十五年)、福建省政府主席(民七十五至八十七年)、總統府國策顧問(民八十七至八十九年),並曾於一九八○至一九八五年兼任中興大學副教授。攤開吳氏這張從縣府基層攀爬到中央高層的輝煌公務行政履歷,當屬金門第一。
獲層峰賞識,屢予拔擢的吳金贊,他所處的問政、從政環境,卻也是一個戒嚴、軍管的威權時代;在長達十四年的增額金馬立法委員任期結束後,他整理出版《敬恭桑梓十四年》問政專書,自序深受黨國培育,地方父老兄弟姐妹之愛護」、「在立法院二十七個會期中,每一會期均主動向各部會提出質詢與建議,合計達八十餘條」,以民政、財政、教育、建設為主軸,諸如建請開放民眾出國觀光、補貼金馬電價、爭取省立金門高中職改制國立、金門設大學聯招考區、設電視轉播台、建文化中心等提案多獲中央重視解決,但也諸多「未解」,像迄今仍推動中的「在金門設立榮總分院」、「請行政院財政部設立福建省金門銀行」等議案。
從《敬恭桑梓十四年)中檢閱立委時期的吳金贊,並非沒有金馬問政聲音,卻又止於民、財政及教育等領域,之於金馬的憲政架構、軍政體制,島民殷切盼望的民主社會,幾不曾觸及;以致台灣已告解嚴,金馬仍在百般禁忌的戒嚴下,一九八九年八月二十三日,黃積軍、翁明志、陳振堅、王長明等一群金馬人走上台北街頭遊行,並前進吳金贊入主的新店福建省政府靜坐抗議,高舉「戰地政務實驗千古」,局面難堪。金馬民主運動,吳氏頓成箭靶,代軍管巨獸受過。
金馬解嚴後,一九九六年元月十五日,客居台灣長達四十載的福建省政府終於遷治回金門。省府返島前後,省主席吳金贊不再沉默於金馬憲政、省府的議題,一九九四年六月十五日首赴國民黨中常會作為時三十分鐘的專題報告時,向黨主席李登輝強烈要求,為能釐清福建省政府的地位,未來配合《省縣自治法》的制定,宜規劃福建省府朝法制化、制度化與正常化的方向發展,同時發出「福建省有人民、有土地,當然也應民選福建省長」,又以外界有人主張裁撤福建省政府,將金、馬二縣改制為特別行政區,直隸中央或委託台灣省政府代管為由,吳主席強調「金馬一旦改制為特別行政區,這無異又走回戰地政務實驗的老路;反之,如委託台灣省政府代管,則就歷史、土地、文化淵源均屬福建省的金馬人民而言,其自尊將置於何地?且易引發『統獨』爭議」(引自一九九四年六月十五日金門日報社論)。解嚴後,吳主席終為金馬作出「法制、制度、正常」、「歷史、土地、自尊」的權益維護,聲音是來晚了,但發出了也不算遲到,因為這些癥結,仍然纏繞著金馬人。
凡走過的,必留痕跡。前金馬立委、福建省主席吳金贊的辭世,也象徵了一位金馬軍政時代代表人物的走入歷史,是非功過,自有歷史評價;我們在追悼這位曾經與金馬戰地社會共生共存的政治人物之餘,也要喚起金馬人民對過去社會與體制的一段記憶,並能從歷史的沉澱、思索中,找出金馬人的清楚方向。